糖尿病患「一半是65歲以上」 醫:4情況要適度放鬆血糖目標

▲醫師認爲,高齡糖尿病患者更應訂製個人化目標。(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張乃文/臺北報導

國人罹患糖尿病的人口中,一半爲65歲以上,另外有4分之1超過75歲。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李弘元說,高齡糖尿病患應根據預期壽命、共病等情況,訂製個人化的治療目標,「當年紀愈大,預期壽命愈短、併發症愈多,整體身體情況愈差時,反而要更適度放鬆血糖目標」。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李弘元指出,統計顯示國人罹患糖尿病的人口中,有一半在65歲以上、1/4超過75歲。他提醒,高齡糖友要注意多重用藥、老年症候羣、肌少症以及衰弱等特殊狀況。如:高齡糖友若有併發症,視力不佳、看不清楚,或是神經感覺不好、對空間感知度不佳,肌肉沒力,很容易跌倒骨折。

面對高齡糖友,更重要的是個人化的疾病管理目標。李弘元解釋,病患的血糖管理標準與治療目標,應該依據其糖尿病罹病時間、預期壽命、低血糖風險、共病與併發症狀況、整體身體狀況及支持體系等,由醫療團隊與糖友及家屬討論後,訂定個人化治療目標。「年紀越大、預期壽命越短、併發症越多、整體狀況越差,反而更要適度放鬆糖友的血糖目標。」

李弘元說,當患者已因癌症等疾病,預期壽命有限,或已有多種併發症,此時太過嚴格控制血糖,反而提升低血糖風險,而且無助生活品質。另外,體重控制標準也會因爲年齡不同。他認爲,一般希望65歲以下糖友積極控制體重;但面對高齡糖友,特別是75歲以上的案例,不只是體重管理的目標會適度放鬆,「若是年齡再長一些,胃口變差時,甚至不大做飲食控制、而是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有時還希望他們吃胖一點,這樣跌倒的時候反而不容易骨折。」

李弘元提及,有些高齡糖友出現吞嚥困難、吃東西很慢,牙口不好、沒有辦法在合理時間內吃到足夠營養,可能會使用罐裝營養品,「但若明明三餐吃得很好,飯後還特意來一罐營養品,就可能讓熱量爆表、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對血糖跟體重的控制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