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河、過橋、爬山……這條峽谷郵路 他一走就是36年

桑南纔是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稱杆鄉郵政所的所長。從1988年開始,他就穿梭在高山峽谷間,成爲連接大山與山外世界的綠衣使者。36年間,桑南才行程32萬多公里,準確投遞150餘萬份郵件,走出了一條一個人的峽谷郵路。今年他被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瀘水市稱杆鄉是怒江州郵路最長的地方,桑南才的送郵路涉及13個村委會、一個易地搬遷安置點、8個邊境村民小組,送郵一趟將近500公里。2012年前,桑南才靠着雙腿送郵件,蹚河、過橋、爬山,送一趟報紙來回要三四天,渴了喝點山泉水,餓了吃點隨身帶着的壓縮餅乾。一個人的郵路,讓妻子密曉琴很擔心。

桑南才的妻子 密曉琴:我最擔心突然下雨,路又滑,我怕他出事。他一出去只要還沒到家,我的心就一直懸着,天晴就少擔心一點。

怒江州境內山高坡陡,自然條件惡劣,碰到下雨天,來時還能蹚過的小河突然暴漲,既無法回到家,也無法返回村裡,桑南才就在岩石下睡一晚,第二天水小了再回家。2012年通了公路後,桑南纔買了第一輛摩托車,然而,雨季時的泥石流、塌方、滾石依然讓桑南才的送郵路充滿艱險,摩托車翻車的情況不可避免。

雲南怒江州瀘水市稱杆鄉郵政所所長 桑南才:有一次翻車滾下去15米左右,我右手中指被砸了一小節。當時手指還沒有斷完,已經掉下來了。我隨便包紮一下到醫院以後剪了,斷指要不成了。

傈僳族羣衆親切地稱呼桑南才爲“託厄哈扒”,就是“送信人”的意思,在通信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桑南才成爲了他們與外界溝通最重要的橋樑,承載着思念的家書、散發墨香的報紙雜誌、寄託學子夢想的錄取通知書,他送來的是牽掛,是希望,是繽紛的世界。正因如此,無論郵路多麼崎嶇險峻,桑南才都堅定地要將每一封信送達。有時候一封遠方的來信上沒有具體的村名也沒有電話,他總會不辭辛勞四處打聽。

雲南怒江州瀘水市稱杆鄉郵政所所長 桑南才:我一家一家問,必須一個星期問完。每封信都不會漏,老百姓就指望這封信。不像現在打個電話、視頻聊天那麼簡單。以前一封信,代表一顆心。

這些年,桑南才親歷了高山峽谷從“鳥路鼠道”到“天塹通途”的鉅變,也見證了家鄉“一步跨千年”的發展奇蹟。2014年,國家郵政局正式啓動了“快遞下鄉”工程,桑南才郵包裡裝的也從單一的信件和報紙雜誌,增加到衣服、食品、生活用品等快遞包裹,包裹量從最初的一個月兩三百件增加到現在的每月五千多件。每個月近萬公里的投遞里程讓摩托車損耗不小,到現在已經騎壞了七輛摩托車。每次出門,摩托車修理工具是必備的。

爲了幫助農民增收,桑南才響應單位“發展農村電商”的號召,開了“郵樂小店”,幫鄉親們把蕎麥、天麻、大蒜、蜂蜜、火腿等農特產品以及中藥材種苗銷往全國各地。

2017年,桑南才的妻子密曉琴放下經營了多年的小生意,幫着丈夫忙活郵政所的事情,從此稱杆鄉郵政所成了“夫妻郵政所”。兒子楊鑫2018年退伍後,受父親影響也加入郵政行業。當上郵車駕駛員後,楊鑫更加體會到父親這份工作的意義。

桑南才的兒子 楊鑫:他從來沒抱怨過,特別熱愛工作,所以我很佩服他。他就像紐帶一樣,把山裡和山外的世界連在一起,這就是他工作最大的意義。

36年來,桑南才累計行程32萬公里,準確投遞150多萬份郵件。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36年送郵路,初心不改送郵情,對於桑南纔來說,能夠把郵件和包裹準時投遞是他最大的快樂。

(總檯央視記者 樑錚錚 雲南臺 怒江融媒 瀘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