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東方之一丨從打破評級天花板到成爲天花板,東方證券可持續發展“解題思路”

在ESG(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道路上,東方證券成爲行業裡的頭號探路人。

從2016年至今的9年時間裡,東方證券不僅是國內首批發布投資組合淨零排放目標和可持續金融量化目標的券商,樹立了踐行ESG理念的行業“新標杆”,還打破了券商ESG評級的天花板,獲得國際權威指數機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中文簡稱“明晟”,英文簡稱“MSCI”)ESG的AA級評級,創下A股證券公司評級的歷史新高水平。

發展好綠色金融,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支持實體經濟綠色轉型、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重要方面。站在新的起點上,東方證券表示,將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爲更好地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金融力量。

5月開始,澎湃新聞將推出“探路東方”系列報道,深度剖析東方證券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不懈努力。

打破券商MSCI評級天花板

作爲行業內較早開展系統性ESG管理工作的證券類金融機構,澎湃新聞注意到,東方證券的“可持續”淵源,可追溯到第一大股東申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申能集團”)。官方資料顯示,申能集團是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資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多年以來,逐漸發展成一家涉及電力、燃氣、證券、保險、線纜、氫能、環保等領域,構建形成電力、燃氣、金融、戰略新興四大產業板塊的綜合性能源企業集團。申能集團定位低碳發展的領跑者、美好生活的保障者、人本理念的踐行者,積極響應雙碳戰略、履行社會責任。

2016年7月8日,東方證券正式在港股上市,成爲行業內第五家A+H股上市券商。區別於A股上市公司自願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要求,2016年1月1日,香港交易所加強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報告)披露監管力度,將ESG報告一般披露項的披露要求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釋”。

多方原因促成下,東方證券成爲業內最先一批接觸ESG理念的券商。不過,ESG報告怎麼做,也是一門學問。它可以是一份“工作報告”,但並不僅限於報告。其中的差別,取決於企業如何理解ESG理念。

據東方證券的有關負責人員介紹,2018年起,東方證券社會責任報告開始對標國內、國際的社會責任標準進行信息披露, 首次獲評MSCI ESG評級即獲得BBB等級,這也是同批公開評級的中國同業公司中的最高評級。

“在那個時候,基本上境內券商評級的天花板就是BBB。但我們有沒有可能打破這個天花板呢?”東方證券的有關負責人員說道,他們當時做對了一件事,就是對標了17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包括高盛、中國平安、中國太保、興業證券、廣發證券等。“利用他們近年公開披露的ESG報告,做了一次全面的對標,來分析東方證券的優勢與不足。”

“我們就發現,在ESG的三大維度中,東方證券的G維度可以進一步優化。從組織管理的頂層設計出發,我們專門在經營層面上設立了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今年,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由公司總裁魯偉銘兼任。”有關負責人員表示,東方證券已經自上而下形成組織體系去推動ESG的相關工作。

除此之外,東方證券ESG信息更加透明化。東方證券官網專設了可持續發展專欄,使得相關內容可以及時對外披露並保持更新,而不是僅能通過ESG報告瞭解相關工作。目前,該專欄包括理念與管理、議題與實踐、可持續發展動態三個板塊。

多措並舉之下,東方證券實現了“往前再站一步”。2021年,東方證券MSCI ESG評級從BBB級躍升至A級,這也是A股證券公司首年突破至A評級;2022年保持A級;2023年進一步從A級升至AA級。澎湃新聞了解到,這一評級也是目前已獲得公開評級的中國證券公司的最高評級,境內僅有兩家證券公司獲得AA評級,創下A股證券公司評級歷史新高,位於全球同業前15%。

根據2023年MSCI ESG評級結果,東方證券“公司治理”“負責任投資”“人力資本開發”“隱私和數據安全”議題均位於行業領先水平。

從被動披露到主動管理

“能夠穩步實現這樣的進步,主要還是東方證券以科學的態度認識ESG,以體系化的思路推動公司ESG建設,並且不斷將ESG管理理念內化爲自身發展的機制和動力。”東方證券有關負責人員舉例道,“我們認真學習並研究了國際評級機構ESG評級的指標體系,研究中發現,ESG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花了1年多的時間推動公司形成了完整的ESG管理制度以及ESG風險管理盡職調查指引。”

近日召開的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強調,各金融機構要在整體戰略中充分考慮對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適應性,將氣候風險納入整體風險管理體系,更好適應和支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事實上,東方證券此前就已積極嘗試開展氣候風險管理的相關工作。

“去年開始,氣候變化的議題被市場廣泛關注。但是,如何建立氣候變化的風險模型及評測,國內機構都在摸着石頭過河。”負責人員表示,東方證券在積極探索開展氣候相關風險的識別、分析與管理,不僅在去年對全資子公司東證資管公募業務的資產進行了一次氣候風險的測評,同時也在制定氣候相關風險的打分表。“如果能做出來,以後就能通過打分表來幫助業務端量化和評估氣候變化對所管理的資產帶來的一些風險的影響。”

在提高自身ESG管理水平的過程中,澎湃新聞還注意到,東方證券是國內首批發布投資組合淨零排放目標和可持續金融量化目標的券商。2021年,東方證券計劃以2020年爲基準年,力爭到2025年實現運營層面碳中和,力爭到2060年實現投資組合淨零排放;於“ 十四五”期間,通過投資、融資業務的方式引導4500億元資金進入可持續發展領域,可持續投融資年均增速不低於9%。

定目標並不容易,有關負責人員介紹,他們花了半年的時間,由相關業務部門按照列出的指標回溯過去5年的數據,再評估並制定未來目標。就這樣,東方證券完成底層數據採集後,實現了對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量化”。

爲了達成目標,每年六七月份,東方證券都會啓動一項特別工作,以1V1調研走訪的方式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達成共識。等到來年三四月份發佈ESG報告時,東方證券會再次收集相關數據,披露相關業務執行的情況。負責人員表示,“反過來,也是通過這樣的目標管理,推動業務部門關注ESG。”

在這過程中,東方證券不再是迴應外規被動披露ESG報告,而是進行了主動管理。“像關鍵行動中引導被投企業低碳轉型的部分,我們積極行使股東權利,比如對不符合ESG理念和標準的企業可以實行否決權,這一點就是從戰略層面提出、指引業務層面推進的。”負責人員表示,目前相關部門也在積極進行在業務中融入ESG理念的探索和嘗試。

更上一層樓

目前,東方證券已經將ESG因素全面納入公司戰略、業務和風險管理中,並持續推進落實自身可持續發展規劃。但在完善可持續發展管理架構、提升ESG管理的有效性的道路上,東方證券依舊步履不停。比如氣候變化的議題還將帶來哪些管理上的挑戰,東方證券還在嘗試探索……

港交所對於氣候變化的相關監管也進一步升級。4月19日,港交所完成了迄今爲止歷時最長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修訂,將ISSB(注: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氣候準則納入港股ESG監管框架,要求港股上市公司根據該準則披露氣候相關信息,也首次明確原《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將更名爲《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這被市場認爲是進一步強化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強制要求。這意味着氣候相關的指引將非常嚴苛,披露難度和強制性方面的要求都進一步提高。東方證券還將根據最新指引要求,進一步對標,持續提升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組織架構上,東方證券還在積極搭建溝通“新橋樑”,爲公司發展蓄勢賦能。2024年,東方證券在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下設綠色金融專項工作組,利用小組的跨部門協調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規劃在公司層面落地。

東方證券還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號召,聯合16個部門及子公司共25名青年員工,成立了一支金融突擊隊,希望以青年力量推動公司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他們將是非常強的生力軍,在公司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展現公司的社會責任與青年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