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海拔5000米高原露天礦:無人駕駛礦車每年節省600萬元成本

本報記者 曲忠芳 昌都報道

距離西藏自治區昌都市150公里處,是海拔5000米的高原露天礦——西藏昌都玉龍銅礦。12月25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實地探訪玉龍銅礦時看到,無人駕駛的礦車組成多編組車隊在極寒、大風的高原環境中,穿梭於數公里的崎嶇山道中進行作業,這是由西部礦業、中鐵十九局與華爲共同建設的全球首個5000米高原露天礦無人駕駛項目成果交付現場,展示了無人駕駛技術在極端環境中的適應性與可行性。

本報記者瞭解到,無人駕駛是礦山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也是西藏自治區經信廳牽頭起草的智慧礦山建設指導方案中5A級智慧礦山的標準內容。玉龍銅礦無人駕駛項目自2024年9月份啓動建設,僅用3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成果交付。相比傳統模式,兩個編組10輛無人駕駛礦卡每年可節省大約600萬元的成本。

預計2025年一季度無人駕駛常態化作業

當被問及無人駕駛技術在高原露天礦中落地應用的最大挑戰時,華爲油氣礦山軍團副總裁陳銀緒回答是“雲網車”協同,這也是玉龍銅礦無人駕駛成果的一項核心技術。

爲了解決在高寒、高海拔和極端氣候中的協同問題,在“網”方面,玉龍銅礦無人駕駛項目組聯合西藏移動架設了多座5G基站,實現5G信號全覆蓋,這樣使得車載傳感器能實時上傳信號,讓地圖數據以分鐘級進行更新,從而優化效率並保障作業安全。在“雲”方面,基於華爲雲的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可實現無人駕駛訓練及迭代、智能運營監管、高精地圖服務和路徑規劃功能。而在“車”方面,礦車採用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技術,確保全天候穩定作業,故障率降低5%,在線運行率保持在99%以上。需要指出的是,雲網車協同、實時的感知系統,爲生產作業構建了立體化的安全防護體系,比如夜間作業時,車輛仍能保持穩定運行;採礦、運輸和排土各環節中,減少人工的參與,也降低了現場的安全風險。

更爲重要的是,陳銀緒透露,無人駕駛技術的智能化調度系統優化了作業流程,減少道路維護次數和車輛維修頻率,同時,降低了燃料和輪胎的消耗。相比傳統模式,兩個編組10輛無人駕駛礦卡,每年可爲礦山運營節省約600萬元的成本。

目前,玉龍銅礦的多編組無人駕駛車隊已經在數千米長、最小寬度爲20米、最大坡度爲8%的礦道上運行作業。項目組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無人駕駛常態化作業,並且保障整體效率與有人駕駛模式的持平。

無人駕駛成爲礦山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機遇

“無人駕駛技術是科技賦予礦山行業的新機遇,也是在新質生產力戰略指引下,推動傳統礦山行業轉型升級,向智能化、現代化礦山邁進的關鍵一步。”中鐵十九局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華偉如是表示。

西部礦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永指出,無人駕駛項目的成功交付將全面提升高原露天礦山運營效率和作業安全性。未來“將以玉龍銅礦爲示範基地,進一步拓展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場景,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化智能礦山”。

關於無人駕駛技術成果建設項目中的具體分工,記者獲悉,由西部礦業提供業務場景支持,西部礦業是中國500強企業,保有有色金屬資源儲量1128.18萬噸、黑色金屬儲量達到2.95億噸,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強數字化轉型,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少人”,持續提升智慧化水平。而中鐵十九局提供工程運營能力的有力支持,中鐵十九局是世界500強——中國鐵建旗下核心成員,其下屬礦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鐵建系統以礦山建設爲主業的專業化工程公司,是當今國內露天礦山建設的龍頭企業,業務覆蓋礦山建設全領域。華爲則以無人駕駛技術爲智慧礦山賦能,其自2021年起打造了“華爲油氣礦山軍團”,推動行業智能化。在三方團隊合作的背景下,玉龍銅礦無人駕駛項目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展示交付。

“隨着技術的持續優化,無人駕駛將在礦山生產的各個環節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將繼續努力,把玉龍銅礦建設成爲(西藏)自治區5A級智慧礦山,打造成行業的示範案例。”陳銀緒說道。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