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傳毅快評》日本武士刀已生鏽

日媒也傳出,2周前中日多艘海警船曾在釣魚臺發生對峙,甚至發生大陸海警船衝撞日本海警船事件。圖爲釣魚臺中日海警船對峙檔案照。(圖/新華社)

最近有兩條新聞值得關注,而且必須擺在一起看。第一條,8月30日日本石垣島八重山水產合作社有5艘漁船到釣魚臺,遭中國海警船跟蹤,日本海上保安廳也派出船艦到現場,中國海警船在事件中撞上日本船艦。

第二條,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訪問越南國防部強調臺灣位居要衝,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區域和國際社會而言很重要。

每個有抱負的國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觀,日本人也有自己的世界小算盤:「八紘一宇」。八紘一宇就是世界上四面八方都歸於一家,後來變成日本擴張的頌辭。

從中國經由南海到印度,大概就是日本心中的世界地圖,當然包括臺灣。美日印澳組建的小北約竟然切中日本傳統世界觀,可算是歷史宿命。如果失去臺灣,日本從此被鎖在西太平洋一隅,連帶的釣魚臺也要守不住。這就是中日海巡船在釣魚臺對峙的根本原因,次要原因就是美日同盟關係必須維持,而釣魚臺和臺灣就是維持關係的基本。

很不幸,今年2月通過的《海警法》以及本月才通過的《海上交通安全法》,完全打中了日本的歷史心病。南海(包括越南)一帶的問題還可以慢慢談,日本到臺灣第一島鏈安危可是眼前的事,必須立刻解決。

日本保安廳派出12艘艦船、中國派出4艘海警船,在數量上日本佔優勢,按理講日本應該會贏,但卻造成1艘日艦被撞的結局。

海洋文化的精神之一:勇氣與耐力。水手除了是海員,同時也是戰士,他不但要有勇氣面對惡劣海象,更要有勇氣面對敵人,而且不屈不撓,這是出自於內心的精神戰力。看起來日本作戰精神退化得非常厲害。

至於在越南方面,日越接近的歷史並不長,從1940年法國投降之後,日本才介入越南希望切斷滇越鐵路對中國的物資支援,不像法國對於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是文化上(越文從中文改爲羅馬拼音)、經濟上與政治上的影響。因此,越南只是日本的踏腳石,日越關係不會是長期性的,而是短期的利益關係。

日越接近必然引進美國勢力,副總統賀錦麗訪問新加坡和越南就是先吹個風。美國急着在南海尋找基地,爲分佈式作戰奠基,日本則藉着美國勢力重溫八紘一宇的歷史舊夢。

也許日本人有和中國人「玉碎」的衝動,但從這次中日海警船對峙的情形來看,日本武士刀不但生鏽得厲害,連二戰之後碎了的玉再也沒黏合過。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