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試驗場域 臺中電廠先行

國發會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其中火力發電排的碳量成爲臺灣主要碳排放來源,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同時也要發展電廠碳捕捉計劃,不過由於相關技術及現實規範並未健全,因此規劃2030年要先建立小型試驗,後續視科技進步再做調整。

經濟部表示,現行碳捕捉成本偏高,捕捉成本相當每噸近50至70美元,且技術及效能需要再提升,另外目前各國大多屬於小規模測試,尚缺大型化的實驗數據。因此未來臺灣在推動時,需要驗證相關試驗狀況,並找尋合適場所進行後續碳利用及碳封存。

值得注意的是,臺電已經開始試驗火力電廠碳捕捉計劃,規劃利用臺中電廠9號及10號機,設置二氧化碳碳封存試驗場址,並已在3月通過環保署環評初審,未來待環評大會通過後就可以啓動碳捕捉及封存計劃。

據臺電規劃,臺中電廠現在設有十部燃煤機組及四部氣渦輪機,現在是利用電廠內北側儲槽區約1.1公頃的空地,先發展碳捕捉技術,後續在經過碳封存程序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打入地底與地下水固化成深部鹽水層,希望讓電廠的二氧化碳能儲存。

由於碳封存技術,臺灣過往並未有大規模實驗,這次碳封存試驗以年平均灌注2,000噸進行,預計進行15年,總灌注量爲3萬公噸,並由電廠內進行鑽井,便於探勘地質與打入二氧化碳。臺電補充,臺中電廠減碳園區是國內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碳捕集設施,處理最大量約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預估每日二氧化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提供智慧溫室使用並銷售,目前每年尚有20萬噸市場需求,且二氧化碳也可供學術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