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長盧秀燕永續五方針 打造無煤城市

臺中市長盧秀燕最近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將以零碳產業、零碳環境、零碳交通、零碳生活與教育,以及氣候變遷調適五大主軸,加速城市永續淨零轉型,作爲臺中市邁向「無煤城市」策略方針。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盧秀燕小檔案 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2023年COP28會議中,國際間開始更專注於2030年減碳43%,而非強調2050年淨零,尤其,減碳必須即時開始,且要透過國際合作,無法獨善其身,才能擴大減碳規模。對此,臺中市長盧秀燕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將以零碳產業、零碳環境、零碳交通、零碳生活與教育、氣候變遷調適五大主軸,加速城市永續淨零轉型,作爲臺中市邁向「無煤城市」策略方針。以下是盧秀燕專訪紀要:

問:2023年COP28會議的共識,臺灣屬於國際供應鏈重要的一環,臺中市在這方面工作部署及進展?

答:因應全球減碳趨勢,臺中市政府已簽署「氣候緊急宣言」,並公佈「2021臺中市自願檢視報告」,及發表2025淨零碳排路徑,2023年12月通過臺中市永續淨零自治條例,將以零碳產業、零碳環境、零碳交通、零碳生活與教育,以及氣候變遷調適等五大主軸,提出因應之道。

問:臺中市政府改善空污成效如何?

答:市府更積極採取行動,降低各種碳排放源。例如,針對全市最大的碳排放源臺中火力發電廠(簡稱中火),市府強力要求臺電,將老舊機組,汰舊換新,獲得臺電承諾拆除二部燃煤機組,及一根菸囪;同時,啓動專案稽查,促使中火加速空污防制設備改善工程,每年降低用煤量至1,200萬噸左右。

這證明臺中市政府和市民過去強力發聲,是有效的,從數據來看,中火2019年至2023年的平均用煤量,相較於2015年至2018年,共削減用煤量約497萬公噸,及碳排量約980萬公噸,減量居全國第一。

問:對交通工具等移動式碳排放源,如何因勢利導,加以改善?

答:市府要求民衆應完成當年度機車排氣定檢、淘汰高污染老舊機車,以及搭配多元化老舊機車加碼汰換補助措施,鼓勵民衆踊躍汰除二行程機車。截至2023年底爲止,臺中市的二行程機車數量,已下降至總機車數的2%,成效卓着。

市府同時推廣低碳大衆運輸,並期許2030年完成全市公車電動化爲目標;而屬於綠色運具的Youbike,截至今年2月建置站點,已達1,333站。

問:大家關切的臺中捷運藍線,目前進度如何?

答:行政院2024年1月底也覈定綜合規劃,現在進入實質工程規劃階段,我期望藍線能在任內開工,讓臺中更進一步朝向低碳幸福城市的目標。

問:臺中市是航太、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光電面板、自行車等產業聚落重鎮,企業要因應歐盟正式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及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市長如何協助、帶領業者打造綠色供應鏈,以因應國際趨勢?

答:歐盟正式試行CBAM及美國CCA法案,最快2024年生效,這表示未來我國製造業在生產過程中,須減少碳足跡,如此一來,產品出口到歐盟及美國時,才能被徵收較少的碳稅,進而提高競爭力。中部地區爲製造業重要聚落,又以外銷爲主,淨零碳排議題,攸關產業未來發展。

爲協助臺中市企業推動ESG永續發展及紓緩企業碳焦慮問題,臺中市政府2023年已邀請企業永續領域相關專家學者組成臺中市企業ESG輔導團,提供企業法規諮詢、碳風險評估,及碳盤查相關認證。

這是產業的挑戰,也是產業的機會,臺中市政府同步與全國第一個產、官、學、研資源整合組織「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合作,組成ESG輔導團,作爲臺中中小企業提供法令規範諮詢。

爲確保淨零策略推動符合在地企業需求,市府優先聚焦在金屬加工、機械零件等本市重點產業,向上溯源其製程及供應鏈,預計2024年度將與各產協會合作,建立中市各重要產業供應鏈,並進行碳盤查輔導。

問:身爲地方首長,以您所見、近年來所感受的,民衆最期待的,是什麼樣的未來?

答:近年來,國際政治風險逐漸升溫,臺灣作爲亞太的重要樞紐,也無法避免受到影響。在這動盪不安的外在環境中,我相信民衆渴望的是,生活的安定感;想要追求的是,幸福的未來。

我與市政府團隊一直將臺中市民,視爲我重要家人,盡力守護與照顧。尤其,這些年面對艱困的COVID-19疫情,及百年大旱等危機,我們堅持作爲市民最強大的後盾,攜手市民挺過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