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柳川整治輸綠川 議員籲改善

柳川爲臺中河川整治典範之一,但市議員陳俞融指出,柳川部分段仍未改造,造成景觀落差,要求市府積極推動改造計劃。圖/中市水利局提供

綠、柳川爲臺中河川整治典範,每年吸引大量遊客遊憩打卡,但市議員陳俞融指出,綠川整治有成,已成市區亮點,但柳川整治經費較少,市府雖完成二期整治計劃,但部分段仍未改造,造成景觀落差,要求市府積極推動柳川改造計劃。水利局表示,持續努力爭取中央前瞻預算,待經費覈准後,會立即動工改善。

陳俞融指出,綠川整治經費達9.5億,柳川則是7.25億,整治經費相對少,市府雖完成柳川二期整治計劃,但過學士路自學士柳橋至五權柳橋段,仍未河岸改造,景色單調,垃圾隨處可見,景觀一路之隔有巨大落差。

陳俞融呼籲市府,積極推動柳川河岸改造計劃,向下銜接整治柳川景觀,讓北區柳川能夠與中區綠川相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親水環境,有助於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也能增加城市吸引力。

陳俞融表示,市府設立4間「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部分場館採預約制,使用率不高,以需預約的柳川水文化館爲例,今年1至7月參觀總人數僅575人,和無須預約即可參觀的綠川館同期3730人相比,差6倍多,使用率明顯低落。

水利局長範世億表示,河川整治範圍廣、所需經費多,須分段、分案提報,目前各河川皆有提案,持續努力爭取前瞻經費,待經費覈准後,即會立即動工改善。

範世億提到,目前水環境改善計劃,包含葫蘆墩圳、大智排水、惠來溪系統及柳川第三期,皆正執行中,由中央、地方合作,總斥資約4.75億。未來將陸續規畫整治,打造臺中優質水環境。

範世億說明,柳川館因設於淨化水質的「礫間處理廠」內,考量參觀時環境安全、工作人員值勤狀況,故採預約制,可由導覽人員介紹礫間處理流程;綠川水文館設置較久,且爲獨立空間,所以採隨時開放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