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地磁停車格感應異常 開單頻出包

臺中市停車位導入智慧化服務,全市共設置6500個地磁停車格。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市設置6500格地磁停車格,可自動記錄停車時間,不過有民衆在西區五權路停車,卻被多算半小時,也有人在南區復興路被提早1小時開單。議員批評,地磁感測錯誤頻傳,要求全面檢測精準度。交通局表示,前後車接連停放、電力不足等,都可能開單異常,將改善地磁檢測精準度;今年1至8月開單530萬張,異常率低於0.01%。

臺中市去年7月起,實施停車格地磁開單,可根據停車、取車時間精準計算停車費。有民衆8月11日到西區五權路停車,路邊停車格前車正好離開,他當天下午5點3分停入,結果停車收費單的停車時間卻是16時34分,多收半小時,懷疑地磁感測器出錯。

另有民衆6月在南區復興路停車,明明是下午2點10分停車,開單時間卻是中午12點55分,被提早1個多小時開單收費。車主表示,當時他還在潭子買飲料,卻「被瞬間移動」到南區停車,實在很離譜。

民進黨議員黃守達說,地磁開單不會在收費單上顯示繳費金額,若判讀時間出錯,或是金額差異不大,多數民衆不會注意開單時間出錯,市府運用地磁檢測開單,就要確保精準度,不能誤判超收。國民黨議員楊大𬭎說,市府應提升地磁感應的精準度,如果系統異常導致民衆溢繳,也要有退費機制,以免民衆求償無門。

交通局指出,西區五權路案是前、後車接續停放時,銜接時間太短,導致地磁未感測到中斷;南區復興路案是地磁設備電力衰弱,導致判讀時間異常,已完成修復;地磁設備已增設紅外線感測器,感應秒數將從5秒縮短爲3秒,降低誤判機率。

交通局表示,地磁異常的原因包含設備干擾、電力衰弱、地磁周邊通訊壅塞等,將加強檢測設備,提高地磁敏感度;今年1至8月地磁開單約530萬張,異常開單率低於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