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八旬老人瞞着家人要去長沙“接受警方審查”,原來是落入了騙子的圈套,幸虧被警方及時攔下

太原一名年近八旬的李奶奶瞞着家人反鎖房門偷偷收拾行李,幸虧家屬及時發現異狀。原來,老人被冒充“公檢法”的騙子忽悠住了,不僅準備將自己數萬元積蓄全部轉給對方,還按對方要求刪除拉黑了親戚的電話、微信,並準備到長沙“接受警方審查”。4月18日,記者從太原公安萬柏林分局採訪到這樣一起案件,最終民警苦勸許久,老人才知道自己是上了騙子的當。

假警察一句話嚇壞老人

4月14日9時許,李女士照例給自己年近八旬獨自居住的姑媽李奶奶撥打微信視頻問候,卻發現已被對方拉黑。李女士感覺不妙,連忙上門查看,但房內明明有動靜,李奶奶卻不肯開門。情急之下,李女士用備用鑰匙打開房門,結果發現李奶奶正一臉慌張地收拾着行李。

“您這大包小包的,要去哪兒?”李女士趕緊問道。看到侄女,李奶奶猶豫一番,才戰戰兢兢地說出事情的原委。原來,大約一個小時前,李奶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長沙民警,口氣嚴厲,說李奶奶涉嫌一起嚴重刑事案件,搞不好就要“坐牢”。

此後,對方要求老人將全部存款轉移到警方“安全賬戶”,還要求她立即到長沙“接受調查”。交流中,這位所謂的民警還表示,因案件涉密,李奶奶必須刪除拉黑家人的電話、微信,保證不向家人透露相關案情。

“警察說了,我要不好好配合,不查清問題就犯罪了,就要坐牢。”李奶奶說自己清白一輩子,遇到這種冤枉事,想的就是趕緊到長沙“接受審查”。而且她也答應對方,儘快將數萬元存款轉移到對方指定的賬戶。瞭解情況後,李女士判斷姑媽遭遇電信詐騙,於是勸解姑媽不要理會對方,但李奶奶已完全陷入對方的騙局,任憑侄女如何勸說,就是聽不進去。無奈,李女士只得報警求助。

接到報警,長風派出所反詐民警很快趕到現場,但即便是看到真民警,李奶奶仍然不相信自己被騙。“如果對方不是警察,怎麼會知道我叫啥,還知道我的年齡?”李奶奶的固執,讓民警哭笑不得。

“我是太原市公安局長風派出所民警,你是誰!”在給李奶奶反覆講解騙子的伎倆無果後,民警果斷回撥了騙子的電話。一聽是真警察來了,假警察都沒敢吭聲,立即掛斷電話。

“你看,他嚇得連話都不敢和我說,怎麼可能是真警察?”民警的反問讓老人啞口無言,也讓她意識到自己確實陷入騙局,“真是太感謝警察了,要不我可咋活啊!”最終,民警幫李奶奶下載國家反詐APP,並在瞭解到李奶奶獨居的情況後,與社區民警取得聯繫,請對方聯絡社區社工人員多多關照老人日常起居。

八旬老人李奶奶被騙的案件並非個例,騙子也不總是躲在網絡背後針對老人進行詐騙。近日,晉城警方就抓獲一名專挑老人“下手”,連續成功詐騙20餘起的騙子柴某。據辦案民警介紹,該案中,柴某的詐騙對象多爲老年人,他們身邊無子女或無老伴,還有居住在本地的外地人(包括小商小販),這些老人防範意識都比較薄弱。而柴某的詐騙方式就是冒充水果批發商或糧油批發商,以低價的方式進行販賣;或者以工地負責人自居,以幫助老年人找到看大門、做飯等工作爲由實施詐騙。目前,犯罪嫌疑人柴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老人容易被騙反映了什麼問題?

通過盤點近期發生的多起相關案件,警方表示,目前老年人被騙案件多集中在健康保健、情感、投資方面。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爲老年人受騙一定是因爲“腦子糊塗”“愛貪小便宜”,但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而且,在不同事情上,老人受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以健康保健方面爲例,老年人年齡大了,身體自然會出問題,因此他們就會格外關注自身健康,而這也涉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經濟支持等多方面問題。正是因爲老年人特別關注健康,就讓騙子有了行騙的空間。

在投資理財方面被騙,反映了老年人對自身經濟保障的不安和焦慮,以及對金融知識的缺乏。除此之外,老年人受騙的另外一個因素還有情感上的缺失,即心理需求。根據案件發生引發的後果看,老年人受騙所引發的後果,往往比年輕人受騙更嚴重。在此,警方也提醒廣大市民,務必重視身邊老年人羣體真正的心理需求。這些需求具體包括,關係連接的需求。老年人有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關係和朋友關係。作爲子女應該多鼓勵老人外出社交。其次,老年人都有掌控自己生活的願望,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自主感和控制感。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年輕人都剝奪了老年人的這種需求,比如想買啥稍微昂貴的東西要經過子女同意,手機不允許綁定銀行卡等。

此外,老年人還希望收穫能力感,他們有覺得自己還行,還能做成事情,而且還有能力去改變周圍的環境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的需求。作爲主體的人,老年人同樣有體現自身價值感的需求,也就是說被人需要比被人關照更重要。

在此,民警建議在經濟決策的問題上,子女可以和父母協商並建立一個支出協議,確定消費的“度”,“比如說當支出超過某個額度的時候,父母就需要跟孩子們溝通一下”。子女不能因爲擔心父母受騙就不讓他們管錢,因爲這會剝奪他們的自主權,“老年人不是小孩,他們也是成熟的成年人”。

對於那些已經遭遇詐騙的老人,作爲子女應該爲老年人提供一種“暢通的、平等的、不挑剔的、不批判的”支持,“這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當父母被騙後,與其去批評指責他們,子女更應該重視、關注他們被騙背後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牢記套路謹防上當

假冒公檢法、銀行職員

近期,不法分子裝扮成公檢法、銀行職員的形象,打電話或上門,以各種藉口向老人索要個人信息、銀行賬戶密碼,以此實施各種騙局。他們誇大事實、製造緊急情況,並聲稱老人的存款存在風險,慫恿他們將資金轉移到指定賬戶中。不知情的老人往往被迫接受這些虛構故事,導致血汗錢被騙至一無所有。

冒充熟人、親戚

騙子們也利用社交媒體的普及,通過冒充老人的親戚、熟人的名義,誘導他們轉賬或者購買虛假投資品。他們精心僞造身份,編織出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引起老人的同情和信任。老人們由於對親人的依賴和善良,很容易上鉤,最終導致鉅額財產損失。

虛假中獎、養老保險

騙子們善於製造驚喜和幸運的氛圍,打着中獎、保險理賠等旗號,吸引老人們前來領取所謂的好處。他們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了老人們的信任,從而達到騙取財產的目的。老人們一旦被迷惑,很難分清真僞,最終成爲騙子們的首要目標。

假冒慈善機構

心繫公益的老人們也成爲騙子們的主要攻擊對象。不法分子冒充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或志願者,向老人們提供虛假的捐贈信息,並通過各種手段逼迫老人們捐款。這些騙子們對老人們進行心理恐嚇,威脅稱只有捐款才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導致許多老人感到無奈只能同意。

面對上述不斷變換“馬甲”的詐騙套路,每個老人都需要增強警覺,保護自己的家庭財產。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老人們抵禦騙局的侵害: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諾,不要急於轉賬或提供個人信息;瞭解銀行、公檢法等機構的工作流程和規定,以便分辨真假;不要將個人信息隨意透露給陌生人,保護好自己的身份安全;遇到突發情況要多與家人討論,藉助親人的經驗和意見進行判斷;一旦發現可疑情況,立即向當地警方報案,協助將騙子繩之以法。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