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銀三駕發功 獲利飆新高

臺銀董事長呂桔誠接受專訪,暢談未來經營規劃。圖/王德爲

2021年是臺銀大有斬獲的一年,不僅稅前獲利17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更比年度預算高出八成,若還原政策負擔所吃掉的獲利,實際上的稅前獲利更達265億元。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指出,臺銀已經成功打造出企金、消金和政府部門業務的「三駕馬車」(Troika)業務結構,配比上分別爲30%、40%、30%。

除了臺銀今年獲利將再創佳績,呂桔誠也高度看好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在四大加持下,可望站穩4%。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臺銀2021年獲利破歷史紀錄,而且超出預算約八成,資產品質及經營管理要訣爲何?

答:目前臺銀逾放比0.11%、呆帳覆蓋率爲1,325%,臺灣銀行不僅獲利增長,資產品質也來到史上最佳水準;此外,臺灣銀行的ROA已經來到0.32%,加回政策性因素,則爲0.5%,比起ROA,更能反映臺銀優質資產特性的指標,是RoRWA(風險性資產加權報酬率),臺銀已經來到0.8%,加回政策性因素,則達到1.25%,最主要是臺銀現在的三駕馬車中,首購族的房貸爲低風險權數,政府貸款更是零風險權數使然,在金管會日前宣佈新的風險計提製度之後,臺銀現有的資產品質優勢也將更顯著。

臺銀除了資產管理,也高度重視「負債管理」,強化資產負債總合管理,以有效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及整體收益率,我們訪視分行時,一定會看三個指標:新臺幣活存比、存放比、外幣存款成長率,近五年來,臺銀的存放比從2016年的60%來到2021年的67.3%,五年間增加7個百分點,活存比更從2016年的38.6%來到2021年的48.8%,增加逾10個百分點,呈現臺銀在資金運用及存款結構優化的成效。

此外,臺銀美元存款從2016年的108億美元來到2021年的176億美元,大幅成長68億美元,幅度約65%,這使臺銀在美元資金的投資及放款運用上,不僅降低資金成本,還有餘裕拆放給同業。

投資不炒短線 穩中求利

問:臺銀近年財務投資的斬獲?

答:臺銀的權益投資(如股票財務投資)部位已從2016年的60多億元來到2021年的200億元,是原來的三倍。對於財務投資,在策略上我們不是以賺短期價差爲目的,因此不會花太多精力進出股市,而是希望能建立相對穩健的投資組合,除了持有產業指標股,也投資ETF,長期觀之報酬率相對穩定優渥,反觀目前放款的利差要超過1個百分點都很不容易,短期票券收益更是微薄,效益已逐步浮現,有了財務投資的加持,也可減輕同仁對放款收益的偏重與依賴。

房貸聚焦首購及一房族

問:臺銀目前房貸餘額如何?對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配合執行情況?

答:臺銀這幾年的房貸淨增加3,300億元,總餘額爲8,300億元,加計修繕貸款等房貸餘額爲9,400億元。

臺銀近年來專注青安、築巢優利貸、首購與一房的「住者有其屋」貸款,我們統計首購與一房族的比重爲96%以上,換言之,二房或三房的房貸比重僅3%多,此外,臺銀從2019年至今,已三年未承作餘屋貸款;至於法人戶房貸,佔比只有0.1%不到,而土建融放款佔臺臺銀總放款比重僅4%。

在整體不動產放款的管理上,臺銀分別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上限管理設定「二道紅線」把關,一是28%、一是29%,只要跨過28%就面臨第一道「系統警戒」防線,若29%就啓動「人工檢查管理」,直接出動人力計算調節每日撥用額度,嚴格管控,目前臺銀不動產放款在銀行法第72條之2比重約25%,今年尚有房貸承作空間。

執行房貸業務上,由於臺銀逾96%都聚焦在首購族及一房族的房貸,體現「居住正義」理念,透過此類房貸支持政府落實「住者有其屋」政策,實踐普惠金融。

以銀行的資產管理角度來看,房貸可創造長達20年至30年固定收益,是非常好的部位配置,如同「荒漠甘泉」中的一段故事,相較海面上的波動,海洋底部卻是非常穩定,房貸在銀行資產池的意義也是如此,且具自然分散風險的特性,每位房貸戶都需具備所得相關的明確還款來源,甚且首購族房貸的風險權數僅20~30%,對資本適足率的維護顯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