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捷報第一槍 元晶首季轉虧爲盈再擴產

▲右爲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圖/記者姚惠茹攝)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元晶(6443)今天(29日)公佈財報,今年第1季營收達12.16億元,創去年第2季以來的新高,稅後淨利爲2,807萬元,每股純益新臺幣0.06元,正式轉虧爲盈,終止連續10季的虧損,主要是受到元晶產銷策略奏效產品成功轉型

元晶今年第1季營收達12.16億元,創去年第2季以來的新高,銷貨毛利1.33億元,營業利益爲6,445萬元,稅後淨利爲2,807萬元,每股純益新臺幣0.06元,正式轉虧爲盈,終止連續10季的虧損。

元晶發言人江郅豪表示,第1季得以轉虧爲盈,除了整體策略得宜,市場面也受惠於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太陽能需求持續大幅成長,屋頂地面型太陽能電站整體需求暢旺。

至於未來接單情形,江郅豪表示,下半年元晶大型訂單就有星能承接臺電臺鹽田的150MW 訂單,加上去年標得的59MW臺糖滯洪池,以及目前正在談的其他大型地面電站模組等需求,元晶預計在今年第3季進一步擴大模組廠產能,目標拿下國內4成以上的市佔率,並可望隨着擴產,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元晶表示,今年1月本業就開始獲利,並在臺灣傳統旺季的3月獲利創下高峰單月模組產能利用率超過9成以上,法人推估,元晶爲這波太陽能製造本業自谷底翻轉以來,最快轉虧爲盈的公司,正式揮別過去2年轉型期之後,後續營運預計將呈現黃金交叉,值得樂觀看待。

法人表示,國內太陽能產業自106年以來,受到大陸補貼產業的不公平競爭影響,產業面臨慘澹經營的同時都在尋求轉型,其中元晶的轉型則是首先在生產上大手筆打造國內最大500MW模組廠,確保在產能經濟規模與成本及營運效益領先業界

同時,在產品上則是推動「品質領先」策略,推出針對臺灣特殊高溫、高溼環境設計神盾系列模組,並在銷售上推動「外銷內銷」策略,配合政府綠能政策,擺脫外銷代工價格戰宿命,強攻國內出海口,使得元晶第1季在本業上率先轉盈,可說是國內太陽能產業策略轉型成功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