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大散戶軍火庫!開盤半小時45萬人擠爆 成功公式曝光
全曜財經資訊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嶽能(左3)。(攝影・駱裕隆)
每天早上8點半臺股開盤前,有個地方會匯聚10萬個投資者上線,在9點正式開盤後的半小時,這數字則會急遽攀升到逾45萬。令這些散戶趨之若鶩涌入之處,就是全曜財經資訊(CMoney)旗下的財經App。
攤開全曜旗下所推出的App名單,從股票、期貨、權證,一直到美股,一共有超過60款財經相關產品在架上,其中兩款它最受歡迎的App——籌碼K線以及股市爆料同學會,兩者每月活躍用戶皆有超過80萬人,單單前者,就有逾700萬次下載量,後者更是臺灣指標大型臺股討論社羣之一,日活躍人數超過45萬。
App海策略+網紅助陣
疫後牛市大贏家,營收倍增
全曜堪比臺灣最大的散戶投資軍火庫的成績單,這背後,其實是原本專做法人機構生意的全曜,經歷疫情後的快速轉型所繳出的成績單。
在投資圈,全曜是多數投身臺股的金融機構均有訂閱的財經資訊服務,市佔率超過9成,但它並未在此停下腳步,從機構切入大衆市場,在疫情大爆發的2020年營收翻倍成長,目前有超過6成營收,來自個人而非機構客戶。
全曜靠的就在於它們精準洞悉了用戶在投資領域的需求,並採取「App海」策略。
綜觀市場中大多數的財經App,走的都是All in one,把所有資訊與功能統整在同一款App,但全曜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嶽能認爲,這樣的工具,並無法幫助每個投資人增加投資勝率。「我做選擇權、做期貨、做當衝、做存股都用同一支App,人家則是用專門的App在打仗,你覺得誰會打贏?」李嶽能說,他的目標就是針對每一個人的需求去客製化產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把刀。
打造出了一堆客製化小刀之後,下一步,就是找用刀高手宣傳,讓大衆知道這裡有賣刀。
全曜成功在2C市場崛起的另一大關鍵,在於抓住市場與KOL(關鍵意見領袖)紅利浪潮。2020年,疫情帶崩全球股市,但大盤行情卻在半年內出現急速反彈,伴隨其後的是超過兩年的大牛市,加權指數一度衝上1萬8千點的歷史新高關卡,吸引大量投資新鮮人涌入市場。
對此,光是在2021與2022兩年,全曜每個月都上架超過兩支App產品,其中有超過20支是與財經KOL合作推出,這類產品超過9成都已獲利。
一位投信主管比喻,全曜就像是在股市淘金浪潮中,賣鏟子的人。
長期與該公司合作,推出App訂閱產品的KOL權證小哥就指出,全曜不僅開發速度快、會持續協助產品優化與迭代,甚至也提供行銷資源,等於是一條龍的服務。
曾任全曜內部顧問、現爲口袋證券董事長的陶韻智比喻,就如同YouTuber抓住該平臺崛起的流量紅利,全曜切入2C市場,也同樣抓住了財經KOL的流量紅利,使這羣人即使不具備資訊開發能力,都可以藉該公司推出屬於自己的App產品,彼此成爲共生體的策略夥伴。
單用成效觀察,全曜透露,如財經網紅與該公司合作推出的某款產品,一上線就賣出近8千套,至今維持超過9成的續訂率。若以最初上線課程價推算,第一個月該產品帶入營收就破300萬。
不求每個產品一次到位
系統像積木,可快速重組
不過,海量App策略,結合KOL流量導流,表面上固然合理的策略,但推出越多App,就等同於開闢了越多戰場,除了基礎的開發成本外,如何維運也會是一大考驗。
此時,它們過去服務法人所打造的系統模組,則成爲了它們與對手間的競爭優勢差距。全曜早已在過去服務法人時,搭建好一個個宛若積木的數據模組,跨入2C市場時,這些早已搭建好的積木,只要重組成爲一套交易策略,就能衍生成一款新App產品推向市場。
券商業者們的共同觀察是,透過快速推出App商品,搭配KOL的策略,使全曜可以快速迎合如存股、高股息的不同、新浮現的投資主題與策略需求,由於單一、客製化的需求,通常意味着製作成本高、銷量不一定大,因此,這是過去同樣經營法人端2B市場的全曜同業們,並未選擇的道路。
同時,對於其他想要跨入此市場的人來說,光是從零搭建模組、導入市場數據,不僅相對耗時,這些更都是要列入帳上的成本。
儘管表面上,該公司看似在2B轉換至2C的道路上大獲成功,但過程它們也不乏失敗個案。例如,股市爆料同學會App的前身,就是2012年李嶽能眼看臉書、微博等社羣軟體興起,所仿照開發的產品——追訊。
結果,當時一上線卻乏人問津,一度被放入冷宮,甚至導致大部分參與開發的工程師離職收場。直到2015年,旗下主打觀看券商分點買賣資訊功能的籌碼K線App在上線後暴紅,內部重新討論是否要增設討論區功能時,該產品才重見天日,在2019年獨立推出App產品。
李嶽能指出,公司產品開發的成功機率介於10%至20%之間,而他在產品開發上的原則是,每次都抓20%的成功機率,失敗後他並不會執著於該輪實驗品,試着用微調提高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而是直接從中學習,去實驗下一個假設。
「這(產品開發)是一個數學公式。」李嶽能指出,若每次嘗試的失敗率是8成,那到了第5輪,擷取前面4次失敗的經驗,此時失敗率就會是0.8的5次方,降到了3成出頭,屆時這項產品的成功率也相對提高了,就是這樣不斷在每一輪嘗試的失敗中試錯,提高自己對用戶需求假設的精準度。
KOL失靈、熊市成風險
他攻非財經領域研發新品
儘管在法人與散戶兩端市場都站穩了腳步,但身爲賣鏟子的人,也可能遇到淘金潮不再火熱的那一天。首要風險,就來自爲它帶來大量訂閱營收的KOL上,若KOL無法挺過市場週期,存續時間過短,這便顯示他所背書的市場策略有問題,進而流失訂閱戶。
其次,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李震華點出,全曜最大的風險,就是營收會受市場週期高度影響。對於全曜來說,跨入散戶市場,無疑爲公司長出了第二條新的生命曲線,但去年全球股市陷入熊市、經濟走入衰退陰影,股市交易金額大幅減少也帶來衝擊,對此,李嶽能也坦承,該年公司營收也因此出現負成長。
如何讓公司長出第3只腳,是它們眼前的一項巨大挑戰。李嶽能向商周指出,全曜正嘗試以同樣的步驟,複製到非財經領域的市場。爲此,它們在內部打造了「X實驗室」,每年撥固定比率收入在研發產品。在蘋果應用程式商店中, 它們就有超過兩成的產品,是與財經無關,如記帳、發票管理等生活類的App。
「我認爲投資,大概就佔20%的人口。」此時李嶽能思考的是,再次走出舒適圈,「把這家公司做到所有的人都在用。」
「投資成功的SOP(標準作業流程)就是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有紀律的執行你的方法,然後用時間複利來累積你的財富。」這3步驟,不僅是投資,同樣成爲李嶽能經營全曜奉爲圭臬的教條。
全曜靠着瞭解自己、理解自己的系統積木化優勢,再找到KOL做爲推向2C市場的方法,便成功爲公司打造了第2支營收的支柱。這,也是每一家公司或個人,在尋覓第2條生命曲線,抑或是職涯上的新可能性時,可以思索並套用的原則。
商業週刊18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