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的解在哪裡?

(示意圖/達志影像)

臺灣問題的「解」在哪裡?現在,連季辛吉也沒輒了。季辛吉認爲臺灣問題已「無解」,「除了交給時間,別無它解」。

5月27日被譽爲美國「外交教父」的季辛吉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季的談話重點是:一、當前世界在中美競爭下已失序;二、中美競爭的核心無疑主要爲臺灣問題;三、臺灣問題無解;四、「就中國展現出的力量看,我視中國爲潛在危險敵手」;五、他認爲「美中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被問到有無可能避免衝突?季回答:「歡迎一種能維持現狀多年的方案」,在此期間,「雙方不會相互威脅,或限制針對彼此的軍事部署。」

長期以來,這位被中國方面視爲「中國人民好朋友」的戰略家,無疑是一位真正的現實主義戰略家,其戰略思維與邏輯的核心必以實力爲依歸,同時也別忘了,他是美國的戰略家,永遠是爲美國的現實利益服務的。

臺灣問題夾在中美之間,其處理從來取決於實力。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勢貧弱,但1970年代美國爲爭取中國聯手對付蘇聯,必須在臺灣問題上有所讓步。1975年季辛吉與毛澤東會晤,之後果然美國與臺灣斷交、廢約、撤軍,但以「一中政策」模糊北京的「一中原則」,雙方達成暫時或階段性的妥協。

時移勢易,中國快速崛起,中美形成老二、老大之間的矛盾關係,中美關係急遽惡化,美國決心要打掉中國繼續崛起的勢頭,甚至打趴中國,臺灣於是成了美國最好的籌碼與武器,美中關係因此「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對於這個「無解」的問題,季辛吉說他「歡迎一種能維持現狀多年的方案」,「維持現狀多年」的潛在詞就是一個字:「拖」。季辛吉不願見到中美很快發生衝突,或擔心中美或全球付出慘重代價;也可能擔心中國在西太實力已不弱於美國,美國佔不到便宜、甚至會吃虧。如果能拖,拖久了,中國的崛起有可能難以爲繼,也有可能中國內部出現問題或危機;即便不是如此,對美國而言,那也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最好。

但現實也可能未必如此。時間給出的答案也可能是隨着中國繼續快速崛起,中美朝中強美弱的方向發展,這就不是季辛吉希望看到的趨勢了。

在訪談中,季辛吉回憶1972年尼克森訪華的情況。尼克森每次拋出具體議題,毛澤東就說,「我是哲學家,不談這些。讓周恩來和季辛吉討論。」但談到臺灣問題時,毛就明確地說,「我們現在不需要他們,我們可以等一百年。總有一天我們會要回他們。」毛說的「要回」,憑什麼要?當然是憑實力。

臺灣問題,並非真正無解;真正的解,說到底,是實力。(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