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南潯,尋曾富甲一方江南古鎮

南潯古鎮。(作者提供)

今年跨年,尋到了一個沒有放煙火的地方跨個有煙火氣的年,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潯古鎮。南潯是個有千年歷史的古鎮,自兩宋時期便以盛產優質桑蠶絲聞名,最輝煌的時期莫過於明清兩朝,成爲典型的江南絲綢市鎮,出產的輯裡絲成爲皇家織造的指定原料。近代,以上海開埠爲契機,南潯較早地受歐美文化的影響,絲商迅速崛起,孕育出富可敵國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大家族,但隨着工業化、產業發展變遷、運河停用等歷史因素,曾經的大家也就只剩下留在南潯的大宅子,供當地人及遊客遙想當年古鎮的的繁榮與家族的輝煌。

曾經的南潯,依託江南地區發達的水系及運河的便利,往來各地以船運爲主,現在到南潯則是以路上交通爲主了,這次我們從南京出發,由高鐵抵達湖州站,在高鐵站旁的客運集散中心搭乘南潯 101,可以選擇到達南潯區政府或是重點站泰安路車站,再打車前往南潯古鎮,發車時刻表就在車站牆上,大約每 20 分鐘一般,但在疫情期間,司機也有陽性症狀不在崗的,一天也可能只有首末兩班車,建議到了集散中心再問下狀況,車票單程每人 2 元人民幣,需要先開通支付寶或微信乘車碼上車刷碼,全程大約 1.5 小時。

南潯古鎮不大,大致分成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潯旅遊景點比較集中的南部景區,有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廣惠宮、求恕裡及輯裡湖絲博物館等景點,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藏書樓組成的中心景區,第三塊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金氏故居和百間樓爲主的北部景區。住宿選擇上有很多,連鎖酒店類型比較集中於南部景區,民宿類型集中在北部景區,可以按照喜好決定,景區之間的來往可以徒步,也可以搭乘運河上的烏篷船,有固定的巡遊路線。

南潯,輯裡湖絲的產地,輯裡湖絲曾經是上貢皇室的貢品,透過販賣優質的桑蠶絲髮家的古鎮,支撐起「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衆多家族,至於怎麼分級呢?有記載是財產達千萬兩白銀以上者稱之曰『象』。五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過千萬者,稱之曰『牛』,其在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達五百萬者則譬之曰『狗』。所謂『象』、『牛』、『狗』,皆以其身軀之大小,象徵絲商財產之鉅細也。」在古鎮的脈絡上也能以這個線索作爲遊覽的主脈絡,這次旅途看了劉家的小蓮莊、劉氏梯號及劉傢俬人圖書館的嘉業藏書樓,張家的張靜江故居及張石銘故居,透過現存的建築規模及裝修,能大概的想像出當初各家風華絕代時的風光,靠着敢於人先的闖勁及後代的精明才幹,

都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家業。

在南潯,作爲首富的劉家留下了最多的足跡,先從位於景區西南部的小蓮莊走起,小蓮莊是爲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墉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 年),後經劉家祖孫三代 40 年的經營,由劉鏞的長孫劉承幹於 1924 年落成,主體有着一片蓮花池、劉氏家廟。

北部景區的百間房名居。(作者提供)

在小蓮莊對面,佇立着一棟四家博物館,就是劉家的嘉業藏書樓,原本的主人是劉鏞的孫子劉承幹,他酷愛收集古書及刻印本,收藏的古書有十七萬冊,雖然傳承到今天已經遺失很多,但透過現有建築的規模,還是能想像當時藏書的豐富程度。

四象當中還有一戶張家,富有的程度不亞於首富劉家,並出過許多才子佳人,便有民謠「30 年代南潯民謠雲:「劉家的銀子,張家的才子,龐家的面子,顧家的房子」。張家與民國革命更有一層不一樣的淵源。

張家的大宅在南潯共有兩處,一處是在北部景區的張靜江故居,也稱「尊德堂」,張靜江先生與孫中山先生是熟悉的朋友,在結識孫中山先生後便開始對

孫中山先生給予經濟上的支持,與孫中山先生約定電報暗號,張靜江對孫中山說:「如果革命需要錢的話,可拍電報給我,在給我的電報中以 ABCDE 爲數碼,A爲一萬元,B 爲兩萬元,以此類推即是。」每求必應,因此孫中山先生稱他爲「革命聖人」,並靠着他過人的才智,成爲民國四大元老之一。

在南區有着張石銘故居,也稱「懿德堂」,是由張石銘與其母親桂太夫人在張家的產業啓泰醬鹽店河對岸的南西街買下詩人董說舊宅和顧氏舊宅,再興建了一處規模更大的宅院——懿德堂,整個大宅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格局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羣組成。

北部景區的運河。(作者提供)

在懿德堂的建築羣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洋風格的舞廳,鐵圍欄及窗花、西方柱子結構與裝飾,暗藏在傳統大宅院之後,在當時竟是作爲交際廳使用,外面立牌英文翻譯「ballroom」也是很到位了,透過保存下來的建築,再回想清末的時代背景,不得不佩服張家人當時的進步與開放。

現在的南潯,曾經的大宅院已不再有人居住,家族後代都已在各地開支散葉,大宅成爲了南潯曾經富甲一方的歷史見證者,而我們藉由一窺這些留下的「不動產」,認識大時代大潮流背景下的生存之道。(Miguel/現居南京)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