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確診者新冠後遺症排行榜大揭密 這3項症狀名列前茅
臺灣版新冠後遺症排行榜大揭密 這3項症狀名列前茅。(示意圖/Shutterstock)
隨着疫情的擴散,民衆關心的焦點,從「別人」轉到「自己」,從確診、通報、拿藥的爭議轉到「後遺症」。到底本土病例出現哪些後遺症?臺灣還沒有任何單位有統計和研究,《康健》獨家統計了兩大確診者社團,發現目前國內確診者康復之後,已經出現超過30種遍佈全身的後遺症。
國內目前已有兩百多萬人通報確診,按照通報數:黑數約爲1:2~3的比例計算,真正染疫的人數恐怕已經突破500萬,佔總人口比率已經超過20%,這麼多的民衆感染了之後篩陰解隔,到底有多少人出現國外所說的五花八門的「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因爲國內疫情曲線來得比國際晚,目前還沒有任何公私部門有任何統計和研究。
但觀察國內兩大確診者交流社團「確診者有話說」和「新冠肺炎確診交流羣」共8.5萬的確診者,各式各樣的後遺症其實已經出現。《康健》統計兩大社團5月7日~6月7日爲期1個月的社員貼文和留言,統計出31種後遺症,部位遍佈全身,皮膚、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臟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等等人體各系統都有後遺症出現。
《康健》統計的這1個月期間,兩大社團共有700多人貼文或留言提及自己的後遺症,失眠、咳嗽、喘、昏昏欲睡和疲勞、記憶力變差和注意力無法集中是排名前5名的後遺症。
一名確診者在社羣貼文表示,他全家染疫,至今已康復一個多月,但大人小孩到現在都還是全身後遺症,「全家(確診)已經1個多月了,小孩後遺症是眼睛癢、身體癢、渾身痠痛、肚子痛、頭痛、想吐、流鼻血;大人後遺症是喉嚨痛、夜尿頻繁、頭暈、頭痛、睡不着、胸痛、呼吸不順。」他的貼文,立刻有民衆留言表示這些後遺症自己全都有。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提供)
●累卻睡不着 後遺症排名第一
在《康健》統計到的後遺症排行榜中,失眠的困擾高居第一,不少民衆表示,篩陰康復之後,每天都很累卻睡不着,非常辛苦。「我睡不着症狀很明顯,之前11點一定會昏睡(熟睡),但現在到半夜兩、三點一樣睡不着。」說自己以前是3秒就入睡的徐姓民衆說。但也有人非常幸運,以前中午才起得了牀的人,確診康復之後的後遺症,竟是熟睡自然醒早早就起牀,感覺睡得很飽,精神很好。
再怎麼睡都覺得累,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變差,也在後遺症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一名蔡姓民衆在社羣裡貼文問:「請問大家確診後(後遺症)會一直放空嗎?這也是腦霧的一種嗎?還會偶爾突然像貧血那種暈眩?」多名民衆迴應自己也變得很難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感覺明顯變差,想表達的事物卻想不起該用什麼話語表達。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提供)
●以前跑全馬 如今爬個樓梯都喘
此外,喘,在後遺症排行榜中高居第3。「肺活量變得很差,原本可以跑全馬,現在爬樓梯就開始喘,」一名跑馬拉松的民衆表示。
一名範姓民衆,全家4人確診,夫妻兩人也都有喘的後遺症,「一家四口感染第13天,後遺症有3人有,我心臟絞痛、喘不上、 聞到燒焦味、睾丸抽痛;」他指出,太太則是除了喘之外,還出現掉髮、胸口痛。
●免疫力對抗病毒衝過頭 引發蕁痲症
皮膚出狀況雖然沒有排進後遺症排行榜前5名,但許多人表示康復後皮膚變得很不好,動不動就過敏,或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疹子,癢到讓人抓狂。
「剛解隔離第2天,全身開始佈滿蕁麻疹,確診時都沒有這樣,反而驗陰開始一直照三餐出現,藥局買蕁麻疹的藥膏也沒有什麼用,現在四肢身上都有,快癢死了。」一名黃姓民衆表示,她已經篩陰解隔1個多月了,但身上還是長滿了疹子。
而5月22日確診的另一名民衆6月6日也說:「我吃過敏藥也沒用,癢到連頭皮都癢,我抓到一直去洗頭,整個頭皮都癢到發麻。」有人則說她的手掌關節手指全都淪陷長疹子。
●味覺嗅覺改變 變輕變重都有
也有民衆表示,康復後出現掉髮、記憶力變差,味覺似乎也變了。
「吃東西變得什麼都變鹹、甜的東西都變很甜、小小的辣都變蠻辣(像香辣口味的洋芋片),睡覺幾乎每天都作夢(很亂七八糟的),很容易忘東忘西,有時候話到嘴邊卻怎麼都形容不出來,頭髮掉超多。」
但也有民衆表示,自己的味覺反而變淡了,「尤其是鹹味,感覺放了跟之前一樣量的鹽巴,卻覺得還不夠鹹。」一名王姓民衆則說,康復之後,她竟然變得很能吃辣,「我目前吃什麼都少一味,以前覺得很辣的 ,現在不大辣。」也有民衆表示,康復之後,只吃得出鹹甜,嗅覺完全失靈,口中還不時出現苦味。
臺灣疫情大爆發時間至今才兩個多月,隨着確診人數變多和時間拉長,新冠肺炎後遺症的議題,才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