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欠缺李顯龍的戰略理性

(摘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臉書)

在俄烏戰事僵持與美中激烈競爭之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華府,與拜登總統會面後與美方智庫、媒體座談。李顯龍警告印太地區朝危險方向發展,並表示希望臺灣的現狀能維持下去,如果有變化,也絕不能以暴力或非和平方式發生。

外界之所以對李顯龍的美國行高度關注,是因爲好奇新加坡能否維持「兩邊不得罪」的美中平衡路線。事實證明,新加坡不僅站得穩,且更加理直氣壯。例如,與拜登會談的聯合聲明中,兩國雖反對俄羅斯侵略、重申南海自由航行、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等原則,但並未拋出刺激北京的表述,李顯龍也表態希望美中保持良好關係。這與拜登上任後與亞太領袖會面時,動輒提及「關切臺海和平穩定」、警告北京勿挑戰國際秩序等強硬措詞不同。

再如與美方學者座談時,李顯龍的觀點相當務實,包括主張中國發展不可阻擋、支持引導中國融入國際體系而非「脫鉤」,及斷言臺灣延長兵役不容易等。最有趣的是,當美媒質疑立場「不反中」的李顯龍是否爲「北京傳話人」時,他反駁稱,新加坡是以華裔爲主,多種族、多宗教的東南亞國家,擁有獨立的國家利益和優先事項。換言之,李顯龍根本不怕被扣「紅帽子」,這也是多年來新加坡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縮影。

從歷史上看,新加坡的李光耀、李顯龍父子向來具有同時與大陸、臺灣及西方社會有效溝通的能力和手腕,在冷戰、後冷戰與「新冷戰」等不同時期都能走好「平衡術」,這並非歸功於李氏父子的個人素養,而是根植於新加坡的戰略地位和根本利益。

首先,位居麻六甲海峽要衝的新加坡,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地緣政治矛盾緩衝者、區域和平促進者的角色,最關鍵的是以避戰思維而非備戰思維作爲主導。這是因新加坡深知,身處強權板塊交錯的前沿,單論自身國防實力是沒有意義的,唯有智慧才能創造和平、保護自己。

其次,作爲一個奉行歐美普通法制度的華人政治實體,新加坡全社會對自身的國際經濟角色具有高度共識:那就是聯結中國與西方市場的「中間人」,這也決定了新加坡對中國與西方關係高度理性。新加坡完全不懼怕中國大陸文化、人才、資金的滲入,反而爲我所用地將其利益最大化服務於國家戰略。近2年來,由於香港捲入中西方政治博弈及疫情影響,新加坡正在逐步取代香港,承接歐美跨國企業亞太營運中心的遷移。

可以說,新加坡的每一項正面優勢,放諸臺灣都是一項反面教材!李顯龍對美中關係、臺海情勢的態度,實質上也代表了大多數東協國家的看法。臺灣已錯過了RCEP的首輪政策紅利,還要在美方「豪豬」策略指導下淪爲抗中軍事要塞,這意味着臺灣引以爲傲的經濟、供應鏈優勢還將逐步流失。一邊是國內激進民粹的牽制,另一邊是美國抗中戰略的脅迫,民進黨政府根本不具備新加坡的戰略理性,反而離自詡主權獨立的目標愈來愈遠。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