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模式打假 藍憂成政治工具

國內監督網路訊息民間組織。(圖/政治組)

英文總統昨透露,在數位政務委員唐鳳領導下,制定出一套「臺灣模式」打擊假訊息策略方式,由政府機構制定官方迴應,透過圖卡捕捉公民注意力,再向他們說明事實,並與民間組織和社羣媒體合作,以識別和管理假訊息,但藍委憂心政府介入,恐成爲排除異己的政治工具

肯定8民間組織協助

蔡英文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亞洲自由民主聯盟(CALD)第13屆大會開幕式致詞時表示,面對假訊息挑戰,過去幾年,政府和民間社會成員合作,以減輕這類「訊息疫情」的影響範圍程度。她透露,政府根據「3Fs原則」 快速、公平、有趣(fast, fair and fun)制定官方迴應,並透過發佈簡單有趣的圖卡,以捕捉公民的注意力,再向他們說明事實。

臉書等參與管理訊息

她歸功臺灣事實查覈中心、Cofacts真的假的、g0v臺灣零時政府、MyGoPen、臺灣民主實驗室、IORG等民間組織,除了發表事實查覈與威權政體操縱資訊的詳細報告新聞清潔劑Fake News Cleaner和開放文化基金會等組織,也開發媒體辨識課程計劃

蔡英文說,多數臺灣人都瞭解假訊息對民主的負面影響,並明白「此問題應由政府有效地來處理」。未來政府也與社羣媒體、科技公司合作,包含臉書、Line、Google、奇摩和PTT。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協助促進透明度和實施自我查覈和事實查覈機制,識別和管理假訊息。

挨批變相排除異己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指出,政府運用網路工具的能力確實成熟,但衡量事實的尺卻是偏頗的;特別是政府與民間一起「識別和管理假訊息」,因爲要識別訊息勢必得蒐集訊息,政府有無未經人民同意下蒐集社羣個資或發言?以致侵害人民言論自由之虞?有必要說清楚。

藍委許淑華則直指政府與臺灣事實查覈中心等合作,其實是政府以民間團體爲捉刀人,對其政敵做新聞審查箝制,將其視爲排除異己的工具。

更有網路業者表示,臉書、Line、Google、Yahoo奇摩,早有一套對抗假訊息的模式與方法,政府將手伸進判斷真假訊息,表面「合作」,卻讓人有「球員裁判」的不當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