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銘板律師當家 從「冷錢包」找新利基

50餘年的老牌公司臺灣銘板,是臺灣人手上的信用卡或票證卡的製造商,新任董事長劉立恩走馬上任後,開拓加密貨幣產業新商機,帶領公司走出不一樣的路。(圖/財訊提供)

《財訊》報導指出,在臺灣,平均每人至少有4張信用卡和交通票卡,但背後的制卡軍火商卻鮮有人注意。位在桃園華亞科技園區的臺灣銘板,公司內部陳列上百張製作過的樣本,從女性經典款信用卡的臺新玫瑰卡,一直到最近話題火熱的金屬材質信用卡,或是一卡通漫威英雄造型票卡,讓人驚喜連連。

臺灣銘板前董事長王挺榮在今年3月,將董事長一職交棒給律師出身的劉立恩,看遍各式產業的他,將運用新的商業模式,把加密貨幣產業與卡片製造業務結合,開拓這家50年老店的新商機。

造型票證卡 帶動8成營收

根據《財訊》報導,臺灣銘板是由王子濤一手建立的家族企業,二代王挺榮擔任董事長一職長達18年,因有退休的想法,在劉立恩確定將接棒董事長一職後,王家便陸續將透過臺銘投資持有臺灣銘板的近4成股份賣給劉立恩。

臺灣銘板總經理印文正說,公司從製作「銘板」起家,靠的是印刷與衝牀技術,這和卡片製造的核心技術相同,因而跨足磁帶信用卡的製造,再進展到晶片卡;由於資料寫入晶片的技術更復雜,臺灣銘板看到銀行外包的潛力,自行開發相關寫入技術,如今已經包辦信用卡製造、資訊寫入、寄發信用卡的一條龍服務。2014年,也切入票證卡業務,近年受惠造型票證卡的風潮,創造了更多的業績。

《財訊》報導指出,臺灣信用卡發行量長期穩定成長,2022年發行量高達704萬張,年增2成,臺灣銘板囊括3成市佔率;另根據公司內部統計,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等所有電支公司的造型電子票證,五成都出自其手。就算在疫情期間,全球卡片製造業者受限於「缺信用卡晶片」,臺灣銘板仍能靠着「造型票證卡」在臺灣熱賣的風潮,讓卡片事業的營收佔比維持在8成左右。

不過,現在市場上有衆多競爭者,宏通數碼、第一美卡、甚至是收購了全球最大SIM卡製造商Gemalto的法商Thales,都在搶食臺灣的卡片製造大餅。且從如今的實體卡片市況來看,雖然信用卡受惠新卡、換髮卡等剛性需求,發行量仍不斷成長,但卡片虛擬化浪潮、造型票證卡發行進入成長高原期,都是臺灣銘板將面對的挑戰,公司如果要突圍,就必須開發新的成長領域。

新任的董事長劉立恩提出的策略,則是朝加密貨幣產業延伸。劉立恩二十餘年前就出任臺灣銘板的代表律師,除了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他還創立新創公司,投資加密貨幣,是標準的「斜槓人」。《財訊》也發現,他很快就想到可以將臺灣銘板的技術應用在製造卡片形式的冷錢包;所謂的冷錢包,就是投資者透過線下實體裝置儲存加密貨幣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