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家庭揹債15兆!學者揪幕後黑手 1項政策把小家庭「逼向破產」

▲央行最新報告指出,2017年臺灣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成長至15兆元創下新高。(圖/記者李毓康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中央銀行日前發佈最新金融穩定報告,2017年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成長至15兆元,一舉創下15年以來新高,主要是受高房價導致家庭債務持續增加的原因之一。不過,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痛批「央行的錯誤政策把臺灣的家計部門推向破產的邊緣」。

從央行這份報告顯示,去年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成長至15兆元,其中以購置不動產比例最高佔63.56%,週轉金借款則佔33.8%居次,相當於全年GDP的86.07%,儘管不動產市場回穩,但民衆買房負擔仍重。央行認爲,家庭債務主要來自房貸,家庭儲蓄率高、淨資產不低,加上國內失業率及放款利率處在低檔,有助家庭維持穩健的償還能力整體財務體質仍屬穩健。

這些年來銀行利息低,錢又好借,不少民衆借來買房。不過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在臉書發文表示,央行釋放出氾濫且低廉的準備貨幣進入銀行體系,導致家計部門均提高其財務槓桿,向銀行部門介入高成數貸款購屋,同時也導致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促使房價泡沫化,也讓家計部門高估自己的財富過度消費、降低儲蓄率,產生繁榮的假象

薪資長期凍漲,許多年輕人早就放棄擁有自己的窩,即便房價近年開始下滑,但買房夢想依舊遙遠。(圖/記者季相儒攝)

章定煊進一步分析,一旦房市泡沫破裂,家計部門的資產價值大幅縮水,家計部門的淨值可能陷入負值,家計部門破產,被迫緊縮消費,最後經濟陷入長期蕭條。

舉例來說,一個雙薪家庭夫妻兩人薪水10萬,之前存200萬當自備款,再貸款800萬,買1000萬的房子。若以2%利率、貸款20年計算,每個月房貸4萬元,小夫妻兩人覺得自己有200萬資產,每月扣除房貸還有6萬可以消費。萬一有什麼其他狀況,房子增貸一點或賣掉就可以處理。

不過章定煊認爲,一旦房市泡沫,房價跌掉3成,只剩700萬元,小夫妻資產就變成淨值負100萬。他們必須立即緊縮消費,只要有個狀況,包括生病、失業、多生小孩等,超過每月可剩餘6萬元能處理的範圍,他們立即陷入破產危機。因此,他指出,央行的錯誤政策,正是讓臺灣大量的家庭陷入這種財務危機中。過去彭淮南曾說,「你的QE,我的煎熬。」現在美國QE早退了,臺灣還深陷貨幣亂象中,要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