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熊誤觸陷阱已6死 監院促農業部、原民會改進

原住民族視臺灣黑熊爲神獸。 圖/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監委趙永清、浦忠成今天說,近5年已發生25件臺灣黑熊救傷案例,其中18件是受困套索陷阱,更造成6件死亡案例;農業部、原民會應合作策進,使野生動物保育與原住民族狩獵權取得平衡。

趙永清、浦忠成透過新聞稿指出,民國111年底有1只臺灣黑熊在屏東縣霧臺鄉部落遭村民獵殺,且近3年間村民共計獵殺4只臺灣黑熊,經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偵辦,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起訴。

監委說,原住民族視臺灣黑熊爲神獸,類似違反原住民族狩獵需求與傳統習慣,牴觸文化禁忌脫序的違法行爲,亟待原民會積極導正,並配合農業部推動「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劃」,避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因個案污名化,使野生動物保育、維護物種多樣性維護等重大公共利益,與原住民族狩獵權取得衡平。

調查發現,臺灣黑熊近5年救傷案例共計25件,逾7成是受困俗稱「山豬吊」的套索陷阱,而有腳腫脫臼、斷掌缺趾、多日脫水死亡等情形,卻查無農民申請設置陷阱紀錄,或只有爲數不多的原住民族申請狩獵案,凸顯人民實際需求與法律規定的落差。

監委說,農業部應就改良式獵具換髮、陷阱口徑與尺寸等規範與修法進程,持續溝通、凝聚共識,原民會也應積極向部落族人宣導推動改良式獵具換髮、傳達誤捕黑熊通報免罰資訊,並提升族人對公部門的信任,以收綜效。

監委指出,原住民族委員會是原住民族事務主管機關、農業部是野保法主管機關,關於臺灣黑熊相關保育措施,有亟待研議策進之處。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內政及族羣委員會聯席會議今天通過調查報告,請原民會與農業部確實檢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