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房子爲何又老又醜?赴陸臺人點2大原因 網共鳴:真的無奈

臺灣都市生活機能強又便利,但市容一直爲民衆詬病,尤其是鐵皮屋加蓋,讓許多人直言很醜。(示意圖/資料照)

臺灣生活多元化,小吃、夜市文化更是獨樹一格,但市容也長期遭詬病,最讓人無法忍受的就是各種頂加鐵皮屋。就有一名赴陸工作的臺人,點出臺灣房子又老又醜的2大原因,引起討論。

一名赴深圳工作的臺灣網友「會說話的貓」在小紅書上發文「爲什麼臺灣的房子醜陋老舊」,他表示許多大陸游客到臺灣都相當失望,街道建築老舊,以爲臺北是三線城市,更遑論出了北市,其中原因在於「經濟發展快速,但城市規劃與美學未跟上腳步」與「土地私有化,翻新難度高」。

城市美學方面,原PO說臺灣經濟在1950年後快速發展,遺留下日本建築美學,卻又從西方學了點巴洛克美學,將兩樣不同風格硬湊在一起,變成既不像日本整齊,也沒有歐式美感,加上鐵皮屋風氣盛行,就變成如今的四不像市容。

原PO說,土地私有制的緣故,導致想翻新必須經過屋主同意,但每位屋主要求又不相同,「翻新後房價、空間怎麼分?政府給多少補助?」,雙方來來回回,註定進度緩慢。他接着說,臺灣處於地震活躍帶,因此對新建案都有相當程度限制,如公共空間比例,綠化公園要求,都可能影響到房價,居民也興趣缺缺,認爲除非有安全性危機,與其補修外部,不如裝飾內部。

文末他強調,臺灣並非技術不足,新建案也都符合世界上一線大都市的樣貌,但問題在於那些殘留下來的老舊房屋,纔是造成市容不佳主因。

許多網友贊同原PO說法:「牽扯到各方利益,政府也沒辦法解決」、「舊房子打掉都更,居住面積爲了迎合新法規,至少少掉1/3,沒人願意」、「沒辦法,鐵皮屋成本低,比水泥加蓋一樓價格至少便宜一半,速度卻快一倍」、「政府處理違建都是能拖就拖,三分鐘熱度」、「房屋老舊沒關係,但臺灣一堆是破的、壞的」。但也有人直言就喜歡現在的生活:「很喜歡這種懷舊氛圍」、「那是因爲你專找老舊的拍,自己去看你們鄉下、城中村,多了去好嗎」、「外觀好看是想被搶嗎?只要地震颱風夠安全,當然優先升級內部啊」、「住臺北半個世紀,對我而言現在這樣子纔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