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多少部隊才能抵抗入侵? 他驚爆:40萬常備役+20萬後備役

臺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郭吉銓攝)

教育召集新制受召人員10日上午實施10公里行軍訓練,有國小學童在路旁揮舞國旗替官兵加油打氣。(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面對俄烏開戰,蔡政府最近也推出「史上最硬教召」,除了從7天調整爲14天,更加強各項科目訓練。臺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表示,教召確有必要,因爲現在常備部隊約16萬至20萬,要抵抗入侵至少要40萬常備役部隊,及後備部隊要整備10萬至20萬人,才能強化常備部隊不足。

林廷輝接受《中評社》訪問時,針對國防與兵役問題提出看法。他指出,現在氛圍還不足以順利延長役期,有人會有危機意識,但還是有人事不關己。「可能要真的等到在臺灣發生局部的戰爭,纔會讓民衆真的有警覺」,但那時候就來不及了。

林廷輝說,後備部隊是美國希望更加着墨的地方,就像是美國的國民兵。「後備動員這一部分,若沒訓練就上戰場,等同於砲灰」,這是美國最擔心的部分。

至於是否要全民皆兵?他認爲,不管男女、年紀等,都要有基本知識,至少要會使用槍枝,要落實軍訓課的內容,所有人在高中以上要知道如何使用槍枝,這最基本,是爲了要自保,不是要打敵人,不要只是會做汽油彈。並且強化國防意識,避免搞不清楚敵人是誰。

林廷輝也說,現在義務役4個月訓練不了什麼,應該要配合未來電子化、資訊化的戰場訓練,不是去拔草就好,未來戰爭是資訊化。過去義務役被詬病就是訓練的內容,服兵役都是在做一些不必要。

林廷輝強調,役期至少要6個月。役期時間可以依照兵種、貢獻不同而也不同的役期長度。延長兵役不能讓大家去當工讀生,不能去做雜事,義務役要跟社會現實作結合,也可以依照兵種、貢獻給不同薪水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