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AI發展缺乏OpenAI執行長Altman式的瘋狂

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後,顛覆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想像。 法新社

AI產業發展大躍進,臺商在該領域表現優異,無論在IC設計、晶片製造、伺服器等硬體供應鏈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也讓臺股與AI沾上邊的企業,幾乎都漲翻天。然大家只關注哪檔AI相關股票的漲跌,卻沒人關心臺灣的AI應用還在原地踏步。

2022年OpenAI推出ChatGPT,立即驚豔全球,開啓生成式AI世代,也帶動許多大型語言模型(LLM)相繼橫空出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在該領域的發展,即使在美國的出口管制之下,其各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字節跳動,以及零一萬物等新創)競相開發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雖然剛開始的版本表現相當可笑,但是隨着版本的更新,也逐漸取得突破。

相較而言,我國在LLM的開發則嚴重落後,去年10月中研院開發的繁體中文語言模型AI測試版,頗受國人期待,結果竟自稱「我的國籍是中國」、「我是由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和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共同開發的。」進而引發熱議,被迫下架測試版。

國科會也推出「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rustworthy AI Dialog Engine,簡稱TAIDE)計劃,聲稱以繁體中文資料訓練而成,主打以臺灣文化爲基底,具備臺灣特有用語、價值觀和文化知識,能回答在地使用者問題。更重要的是,還能防止中國大陸的AI文化侵略。

TAIDE計劃擁有遠大的目標,但是投入的資源極爲有限,經費竟僅有臺幣2.3億元,使用1028顆V100 GPU的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機中心的超級電腦,直到去年11月才增購9臺伺服器共72片H100 GPU。

各大科技公司開發LLM,使用的GPU數量都是以萬計,如今年初Meta就宣佈將斥資百億美元,擬採購35萬片Nvidia的H100 GPU。而深受美國出口管制的中國大陸,仍透過管制前大舉囤積,管制後也從黑市或其他國家(例如阿拉伯國家)等方式,不計成本大舉搶進,取得Nvidia的高階AI晶片,據估計所有大陸AI公司合計約擁有50萬片GPU。

以李開復創立的大陸新創AI企業「零一萬物」(01.AI)爲例,已籌資2億美元,而公司每次籌資中,約有四分之三用來搶購Nvidia的GPU,目前手頭有足夠的晶片庫存,至少能夠維持18個月所需,並招募優異的百人團隊。據紐約時報日前指出,該公司才成立八個月,就被評爲開源人工智慧系統能力排行榜的榜首,市值已高達10億美元,名列獨角獸企業。

除了零一萬物外,在美國科技圍堵下,對岸仍有「百川智能」與「月之暗面」等AI獨角獸等級的新創,表現均相當優異,分別獲得3億美元與8億美元的融資,後者近期市值更高達25億美元之譜。

可惜的是,爲各國建構AI的火藥庫的臺灣,本來有機會引領中文GPT發展,卻在生成式AI發展中大幅落後,可謂是本末倒置。特別是政府眼高手低,只會喊口號,卻不願提供足夠的資源,結果自然也將天差地別。

政府與產業界不能耽溺於現有的硬體表現,而應仿效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的瘋狂思維,欲籌資7兆美元解決AI發展困境。臺灣也需要有Altman的決心,我國纔有機會在AI世代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