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入駐社區營造 廈門下陳社換新顏

下陳村民生平第一次學習種草花,全家大小都出動。(城鄉發展基金會提供)

廈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在協助大陸鄉村振興、社區營造,特別重視各村落不同的沿革與特色。其中廈門海滄區下陳村正好有德國花卉廠商進住,基金會工作團隊提前佈局,鼓勵村民蒔花弄草創造村落風光,也藉此召集村民集思廣益,共謀村莊發展。

下陳村的位置在廈門市海滄區最邊陲地帶,與漳州龍海市相鄰,發展相對遲緩。加上歷史因素,過去屬於廈門第一農場,全村目前一百多戶卻有八百多人口,許多大家族沒有分戶。

基金會社造員到村民家中輔導盆栽種植,蹲着一起話家常。(城鄉發展基金會提供)

城鄉發展基金會工作站3名臺籍青年加1名陸籍青年,首先在田野調查時發現,村民大多是特定時期由泉州市南安區遷來,閩南語非常溜。有一名臺青就很尷尬發現,自己在臺灣生活廿多年,所講的閩南語還不如村民標準,有些詞彙雙方雞同鴨講,搞得彼此哈哈大笑,「情誼也就這樣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下陳村民集思廣益,與講師共同討論如何促進村莊發展。(城郷發展基金會提供)

今年3月,德國花卉種子公司才正式進駐建廠,基金會的工作站人員,5月開始啓動社造,搞清楚這家花卉種子工廠是以海棠花卉爲主,便與廠方協調,提供師資,爲村民開課培訓,畢竟未來有部分培育種苗工作可能要發包給家庭工廠。

一名臺青指出,下陳村面積很大,以前種荔枝、龍眼、芒果等果樹,近年轉型種菜,「但種菜跟種花並不是同一回事」,加上課程提供一些誘因,許多高齡村民興致勃勃,把課堂上發的藍雪花、勳章菊、長春花等種子帶回家,小盆子小碗拿來當盆栽,將閩南式房子妝點出另一番趣味。

城鄉發展基金會在下陳村的工作站,老庭院改造成小花園,夜間有村民來一起泡茶聊天。(城鄉發展基金會提供)

其中一名臺青曾經被基金會派到寧夏涇源縣去扶貧(海滄區的對口扶貧縣),記得當時協助回族山區村民養蜂,第一年的蜂箱難以越冬,「蜜蜂死了約八成」,經過環境改善,現在當地的條棒狀蜂蜜產品已經打出口碑。他的感想就是「要找出符合在地特色的產業,並且克服困難」。

下陳村民們學習培育各種草花,期望未來與投資廠商共同發展。(城鄉發展基金會提供)

下陳村同樣有人口高齡化問題,年輕人大都在廈門其他地方工作,每天只是回家睡覺。但這些年輕村民特別關注村裡老人的起居生活,並且希望國際產業的進駐,能爲村莊帶來發展,最好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讓年輕人有回村工作、協同發展的機會。

截至今年10月爲止,社區營造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村民對公共議題的關懷度增加,願意投入共同發展村莊的人也日漸增多。城鄉發展基金會以「美麗庭院」「鄉村會客廳」「鄉村大劇院」等方式,希望在一年之後,階段性成果發表能讓下陳村煥發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