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壽擬向太平基金增資2.5億 業內:強化權益業務提升吸金能力
近日,中保協官網信息顯示,太平人壽擬向太平基金增資2.5億元。事實上,自2016年太平資產入主太平基金成爲大股東後,太平基金屢獲太平資產增資,此次增資後,太平人壽和太平資產合計持有94.77%的太平基金股權。
值得關注的是,已多次認購太平基金的基金業務的太平人壽將成爲太平基金新晉股東。這在業內看來,太平人壽或能在太平基金的業務協同、險資支持、戰略指導等多方面產生積極意義。
依賴險資,太平基金形成了以固收類基金業務爲主,權益類業務爲輔,且權益類業務佔比低、投資能力弱的格局。同時,險資對太平基金整體資產管理規模貢獻有限,資產規模長期不足200億元,而頻繁的人事更迭,還有經驗相對欠缺的和人員較少的基金管理團隊更是讓太平基金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太平基金獲2.5億元增資,“太平系”持股比提升至94.77%
信息顯示,太平人壽與太平資產、安石投資、太平基金已於9月簽署關於太平基金增資的協議,約定太平人壽將以每股1元的價格向太平基金增資2.5億元。
增資前,太平資產持有太平基金91.5%的股權,安石投資持有8.5%的股權,註冊資本爲4億元。增資後,太平人壽拿下第二大股東位置,持股38.46%;太平資產、安石投資持股比分別被稀釋至56.31%、5.23%,註冊資本增至6.5億元。
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藍鯨保險表示,“太平人壽成爲太平基金新晉股東,或在業務協同效應、險資支持、戰略指導等方面能提供一定幫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其未來成效如何尚待進一步觀察。”
事實上,自2016年太平資產入主太平基金後,作爲大股東的太平資產頻頻通過增資或收購手段收集股權,股權佔比持續提高。
追溯來看,太平基金前身爲成立於2013年1月的中原英石基金,2016年7月,證監會覈准太平資產受讓中原證券34%、安石投資32%的股權,覈准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爲太平基金實際控制人。這一交易行爲,意味着太平資產通過“借殼”成功實現對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絕對控股,一家保險系基金公司由此誕生。
1個月後,“中原英石基金”更名爲“太平基金”。同期,太平基金註冊資本由2億元增至2.7億元,2700萬元悉數由太平資產認購,由此,太平資產持股比提升至70.04%。
2017年7月,爲滿足子公司太平基金的運營資金需要,並支持未來三年的業務發展,太平資產又向太平基金增資1.73億元,註冊資本由2.7億元增至4億元,持股比增至83%。
另一方面,今年1月,太平資產以4000萬元的價格收購中原證券所持有的8.5%的太平基金股權,股權升至91.5%。對於離隊的中原證券來說,不失爲一筆收益可觀的買賣,其預計將獲得不低於3000萬元的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資產還屢屢向太平基金伸出借款援手。雙方曾分別於2018年7月、2019年1月、2019年8月簽訂爲期12個月的借款協議,每次借款1500萬元。
太平人壽或成業務主“助攻”,權益類基金投資收益欠佳佔比不足一成
聚焦至此次實施增資的對象,頗爲引人注目的是,引進了太平人壽,而並非是此前多次參與太平基金增資的太平資產。
分析來看,相對於太平資產,太平人壽資本實力更勝一籌,這種安排進一步強化了太平基金股東陣容。太平資產註冊資本達10億元,2019年營收12.77億元,淨利潤爲2.78億元;太平人壽註冊資本100.03億元,2019年營收高達0.17萬億,實現淨利潤113.91億元。
同時,藍鯨保險查閱相關信息瞭解到,自2016年太平資產入主太平基金後,作爲和太平資產有股權關聯關係的太平人壽與太平基金產生了多項業務往來。
在2016年之前,中原英石基金基金資產規模一直不足億元;而在實際控制人易主後,至2016年年末,基金規模驟增至151.65億元。
這其中,太平人壽即是一大強勢“助攻”。2016年10月,太平基金髮行更名後的首隻基金“太平日日金”,募集期淨認購119.05億元,首發即破百億,太平人壽認購50億元;同年12月,認購“太平靈活配置”15億元。
此後,太平人壽仍不斷加持認購太平基金相關業務,但認購金額多數在億元以下。或是後續動力有限,太平基金資產規模陷入新的發展困境,資產管理規模停滯於200億元以下。
這種狀態在2020年被打破,今年以來,藍鯨保險粗略計算,太平人壽合計認購太平基金的基金業務121.25億元。其中,10億元及10億元規模以上的有3筆交易。6月,太平人壽認購“太平恆睿純債債券”投資基金29億元;8月,認購“太平恆澤63個月定開”10億元;9月,認購“太平豐和一年定開債券發起式”投資基金70億元,認購金額創投資新高。
受益於此,截至2020年9月17日,太平基金資產規模由3月末的158.29億元衝高至368.29億元,不足半年增近21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如此,對比其它保險系基金公司,太平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仍靠後。截至今年6月30日,在9家保險系基金公司中,資產管理規模僅優於人保資產和華泰保興基金。且公司業績整體欠佳,2018年,太平基金虧損4700萬;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743萬元。
一位金融業內人士曾向藍鯨保險介紹稱,金融行業“馬太效應”明顯,頭部基金公司在基金髮行數量和發行規模方面愈發佔據優勢,屢屢有爆款產品,中小基金公司則偶有募集失利,管理規模縮水,競爭壓力加劇。
從業務結構看,背靠保險股東大樹,太平基金在固收類基金髮展上佔據天然優勢,受其債券型基金業務的大幅增長,固收類基金規模佔比已超九成。
而權益類基金規模相對較低,5只股票型基金整體投資表現不佳。太平MSCI香港價值增強C、太平MSCI香港價值增強A近一年增長率分別爲-12.97%、-12.63%;太平行業優選股票A、太平行業優選股票C近一月增長率不足2%;太平智選一年定開股票近一月增長率也僅有2.34%。
宋清輝認爲,“這種的投資風格將會限制其進一步發展。未來,太平基金應順勢改變投資風格,逐漸提高權益類產品佔比,提升其‘吸金能力’。”
董事長總經理雙雙換人,基金經理配置少、經驗欠缺
早年,在收購太平基金時,太平資產曾直言,“對於中原英石基金的收購,是太平資產深入貫徹集團精品戰略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推進集團綜合金融佈局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太平集團全面進軍個人財富管理領域的重要舉措。”
承載着美好願景,若沒有險資支持,其業務發展更爲堪憂。對於公司經營,太平基金並非沒有采取手段提升競爭力,提高基金投資回報水平。
較爲顯著的手段是,太平資產入主後,太平基金迎來董事、高管層大換血。提拔太平內部高管湯海濤成新董事長,聘請有基金管理經驗的宋小龍出任總經理,同時,副總經理、董事紛紛就位。
不過,這種穩定性並不長久,主要管理人員依舊頻繁更迭。2018年5月,任職不足2年的宋小龍因個人原因辭去總經理職務,由董事長湯海濤代任。此後,邱宏斌、吳東(代任)、尤象都依次擔任過總經理一職。其中,尤象都於今年4月正式掛帥。
尤象都的上任只是今年太平基金人事更替啓幕的一個縮影。1月,具備多年投資和證券風險處置經驗範宇出任太平基金董事長,“元老級”董事長湯海濤退任;3月,太平基金的法定代表人更替爲範宇。
與此同時,年內相繼有王健、金芳、宋衛華、吳東等副總經理離職,督察長嶽衝也在7月31日離職;季勇、史彥剛被任命爲副總經理,尤象都出任首席信息官兼督察長。
“人事更迭頻繁,會影響公司戰略執行的穩定性,繼而影響公司業績,這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宋清輝分析道。
人事動盪外,太平基金還面臨基金業務管理班子成員經驗相對欠缺,人數少的問題。
截至2020年9月17日,太平基金擁有6名基金經理,遠低於各基金公司的平均數15人。從職業經驗看,除了陳曉曾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從事過基金經理有6年投資經驗外,另5位均由太平基金內部培養,其中,林開盛管理經驗超3年,樑鵬、吳超、潘莉經驗不足3年,常璐任職200余天。
而資產管理規模相對較大的保險系基金的平安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基金經理分別爲24人、18人,主力軍爲從事基金投資3年以上的人員,且不乏6年以上的資深基金經理。(藍鯨保險 雷賽蘭 leisaila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