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這區「沒有路名」遊客導航找嘸路 居民合力幫命名

溪美社區民衆合力製作巷弄故事書。(臺南市善化區溪美社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溪美社區民衆實地走訪巷道,挖掘在地故事。(臺南市善化區溪美社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溪美社區民衆一起設計製作巷弄陶板指示牌。(臺南市善化區溪美社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臺南市善化區溪美里民衆有一困擾,家裡地址沒有路名,只有里名,而且兩個號碼不見得就是隔壁戶,常有民衆用導航找不到正確地點來問路,既然門牌號碼不能改,溪美社區也有應變方法,號召社區居民一起幫巷弄取名字,製作巷弄故事書、指引牌,既解決找路問題,也讓新遷入居民認識在地文化歷史。

溪美社區表示,社區早期爲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漁牧聚集之部落,雖經多次水患,因位於官道出入口,莊民亦能多次聚集,商業日盛,並形成灣裡溪墘街、新社、曾文等人口密集商賈彙集之大莊,日據後因糖業發展,而有會社之聚落。

溪美里的名稱來源,則是因戰後善化鎮規畫行政區域時,將溪尾、社內、及會社一帶合爲一里,早期稱爲曾文北里,後沿用溪尾一名,取諧音字並加以雅化而稱溪美里,現在住家地址名稱只有溪美幾號,或是溪美里溪尾幾號,仍沒有路名。

溪美社區副總幹事張芸如說,聚落的形成及遷徙多有歷史淵源,今日的巷道雖曲折,卻頗多耐人尋味的故事,見證歷史文化的發展,然因社區耆老日漸凋零,文化故事的保留急需傳承,而且近年因臺南科學園區帶動年輕就業人口前來定居,人口數雖有成長,卻對在地文化不甚瞭解。

在地居民認爲,如此難得的幸福家園,然巷弄門牌號雜亂,不易引起居民及遊客尋根探源的興趣,因此大家決定請在地耆老來說歷史,居民們合力製作社區地圖、合寫巷弄故事、幫巷弄取名,依歷史及特色分爲牛車路、官道、市集巷、過潭巷等14個巷弄。

張芸如說,印製好的巷弄故事書將發送給每一戶人家,與居民共享社區豐富的資源,增進居民對社區的感情;更請社區青年陶藝家協助,號召民衆一起來設計製作特色陶板地圖及指引牌,讓溪美社區變成一個不會迷路、每個巷弄都有故事的特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