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沿海綠營票倉縮水 恐牽動2024

地方人士認爲,種電政策所引發的各種爭議是造成選民對執政者失望的原因之一。圖爲七股居民抗議區內光電案場氾濫。(本報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落幕,爭取連任的民進黨臺南市長黃偉哲僅險勝國民黨對手謝龍介4萬多票,尤其傳統上被視爲綠遠大於藍的七股、學甲等沿海鄉鎮,民進黨這次得票數較4年前大縮水,國民黨票數則大幅增加;尤其最北端的北門區更是徹底翻盤,10多年來首次藍大於綠,不少地方人士認爲,種電政策所引發的各種爭議,是造成選民對執政者失望的原因之一,恐也牽動2024年選情。

2018年臺南市長選舉,民進黨在學甲區贏得6509票,今年得票數6046票雖無太大變化,但綠大於藍的差距,則從4年前的2649票縮小到今年的601票。熟悉地方政治情勢的人士分析,包含學甲爐渣掩埋案、學甲動保教育園區推動過程紛爭,以及最近學甲88槍擊案都牽動選情,加上大環境氛圍,讓國民黨趁勢催出不滿民進黨的選票,若民進黨不深刻檢討,恐影響2024選情。

此外,民進黨在七股、北門區成績也不如4年前。民進黨2018年市長選舉在七股區大贏2649票,今年卻只贏1126票;北門區更讓國民黨翻盤,小贏民進黨306票,這也是北門區10多年來首度出現藍大於綠的情況。

當地里長說,村裡不少長者對國民黨市長候選人謝龍介提出的老人健保政見頗有共鳴,反觀執政黨從疫情爆發以來的口罩、疫苗政策都得不到民心,地方上的北門蘆竹溝綠電抗爭、錦湖申設土資場,以及七股光電案場氾濫等問題,再再讓鄉親感到不滿。

大北門區無黨籍市議員陳昆和表示,執政者應檢討施政及個人形象,民進黨此次在臺南市,議員選舉是正成長,市長得票卻嚴重縮水,有些區域甚至藍大於綠,這都是警訊,應好好注意、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