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水道博物館 獲捐4塊百年耐火磚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曾有一座大煙囪,經考量安全因素拆除後,目前僅剩圓形的煙囪基座。(水道博物館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擁有百年曆史的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曾有一座大煙囪,後因安全考量拆除。最近館方獲得水道技工的後人,贈送4塊當年煙囪所使用的耐火磚,其中2塊耐火磚上還有三石耐火煉瓦株式會社及Tobata字樣,相當難得。市府文化局正進行煙囪歷史溯源,希望彙整耐火磚的資訊,完整水道豐富的歷史。

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臺南水道於1922年完工啓用,以獨步全臺的2抽3送系統,將取自曾文溪的原水,經過淨化處理後,送到20公里以外的臺南市供民生使用。由於當年電力系統還未普及,全都仰賴園區內的火力發電機運行產生電力來驅動,也因此當年園區內擁有一座高達36.3公尺的煙囪排煙,成爲最顯著的地標。

水道附近的耆老表示,二次大戰期間,水道爲避免被盟軍飛機轟炸,每次空襲警報響起,都要派人在煙囪插上樹枝僞裝。1982年水道停止運作後,自來水公司考量安全因素,將大煙囪拆除,目前僅剩圓形的煙囪基座

文化局爲迎接臺南水道啓用100年,正爬梳百年曆史。近日住山上區的耆老吳朝全帶來4塊耐火磚,指他父親當年是水道技術人員,他目睹大煙囪拆除後,現場遺留不少耐火磚準備丟棄,他覺得有紀念性,於是撿幾塊回家保存,如今得知正在徵集古物 ,特地捐給館方。

臺南市建材銀行專員侯成育也說,日據時期西方工業技術引進臺灣,工廠火力發電時,須使用導熱性較差的耐火磚,作爲燃油發電機組使用。因臺灣並無生產,便由日本移入建材作爲建設。其中,創立於明治年間的三石煉瓦株式會社生產的耐火磚,在臺灣衆多工場構造中都看得到;至於TOBATA是當時知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