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 「孤獨死」頻傳 里長籲建完整機制

「孤獨死」案件頻傳,臺南市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上月處理3起獨居在家身亡的里民身後事,其中1名男性死者因腐爛到面目全非,在家陳屍多日才被發現,要送殯儀館還一度卡關。(鄭晴而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孤獨死」頻傳,臺南市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上月連續接獲3起獨居民衆在家死亡案件,其中1名男性死者面目腐爛、難以辨識,他知道男子身分,請殯葬業者送殯儀館處理卻遭拒,經聯繫社會局出具列管個案身分證明才獲安置冰存。社會局強調,未來針對不同樣態孤獨死,會把既有處理機制整合好,提供第一線服務的里長。

鄭晴而說,上月一波寒流過境後,他連續接獲3起里民獨自在家身亡的案例;他說,臺灣步入少子化、高齡化,類似「孤獨死」情況只會愈來愈多,政府應建立一套完整機制。

他舉該男爲例,雖知其身分,但男子面目全非,行政相驗屬自然死亡,但因欠缺相關身分證明文件,遺體在家一放6小時,最後聯繫社會局證明死者爲列冊對象,才送進殯儀館冰存。

他說,這類案件往往發生在半夜,雖可透過社會局協尋親屬,但半夜去哪洽公?後來從殯葬業者口中得知,一開始以「無名屍」處理就不會遭拒,「知道身分卻要假裝無名屍,豈不是很矛盾?」

社會局表示,目前在家往生的民衆如查無身分或聯繫不到家屬,通常第一時間均由公所會同警察、里長出面處理,完成行政相驗後,即可將遺體送往殯儀館,該案可能因男子面目全非,第一時間無法確認身分而卡關。

臺南市殯葬管理所指出,身分不明往生者可由警察、社工、里長申請進館冰存,但如果委託殯葬業者則須有家屬授權,據瞭解,該案因委託業者處理,當下纔會遭拒收。

社會局強調,針對不同樣態(老人、身障、青壯年)等獨自在家死亡者,目前確實不易通案處理,後續會將既有的往生者處理機制整合好,提供給第一線服務的里長。

市議員郭鴻儀認爲,關注孤獨死議題的同時,前端社政系統平日有無落實綿密關懷、通報系統是否明確嚴謹,裡政、社政、警政更要建立完善橫向聯繫,才能避免「孤獨死」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