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登革熱已587例!50歲以下確診者4成 趴趴走加劇防疫難度

臺南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今天新增30例,迄已累計587例,今天持續進化學防治。(臺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黃偉哲呼籲,大雨後,病媒蚊監測數據會急遽上升,呼籲一定要把握雨後7天黃金孳清期。(臺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今天新增30例,迄已累計587例,臺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臺南登革熱主要傳播病媒蚊是埃及斑蚊,喜好躲藏於家戶內陰暗處,以往多爲待在家的年長者確診,但今年分析確診者年齡層,4成爲50歲以下,尤其20到50歲之間更佔33%,這個年齡層族羣活動力高,傳播距離大幅增加,加劇防疫難度。

臺南市今日新增30例,分佈於永康區15例、東區5例、仁德區4例、南區2例,北區、安南區、歸仁區及關廟區各1例。登防中心指出,臺南確診者最小的是7歲,最年長的是95歲,觀察確診者年齡分佈,50歲以下佔了41.1%。

市長黃偉哲今天在一級疫情指揮中心會議提醒,颱風過後挑戰纔開始,颱風帶來的雨量將不利防治作爲,未來幾天充滿變數,根據以往數據顯示,大雨後,病媒蚊監測數據會急遽上升,呼籲一定要把握雨後7天黃金孳清期,避免登革熱疫情持續擴散。

今天會議也邀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詹長權教授提供專業建議,他表示,今年聖嬰現象發威,氣候出現前所未有高溫,極端氣候加劇等氣候及環境因子改變,導致登革熱傳播風險大增。

他建議,因應不同區域應有不同病媒蚊防治策略,方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成效。他也提到,今年聖嬰現象加上暖化,加速病媒蚊生長,應調整病媒蚊密度警戒線因應疫情防治,他並且建議,針對市場易產生積水容器及積水點等場所,應落實每日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