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經貿、能源政策 挑戰纔開始

重啓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四大公投案中,被府院視爲四大公投「重中之重」的就是反萊豬。行政院擔心,反萊豬公投一旦過關,將衝擊臺美經貿關係,影響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進程,及衝擊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影響國家利益深遠。

府院原本評估反萊豬公投過關的可能性最高,是最具挑戰性的公投案。因爲這是攸關民衆食安的民生議題,加上在野黨國民黨、民衆黨和時代力量都一致主張投同意票,不過,在府院黨從南到北、挾着龐大行政資源全力動員下,成功催出了民進黨的基本盤,尤其是中南部的票倉。

在反萊豬公投遭到否決後,進口美國萊豬的政策將持續進行,臺美經貿政策可望持續向前行,而爲了加入CPTPP,日本福島災區的食品恐怕遲早也將進口,只是何時才能換來臺灣加入CPTPP?臺灣還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及臺美何時才能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及臺灣能爭取到莫德納疫苗代工嗎?仍待觀察。

其次,攸關能源政策的三接遷離、重啓核四公投未過關後,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蓋在桃園大潭底定,2025年非核家園的「532」能源轉型政策也確定不會調整。經濟部表示,三接若無法如期供氣,每年發電量會少137億度,短少的部分,若以燃煤發電來彌補,要多燒500萬噸煤。

但2025年「532」能源轉型政策的目標指的是燃氣發電佔比50%、燃媒30%、再生能源20%,火力發電佔比(燃氣+燃媒)仍高達八成,如何減碳?更何況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談何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嚴重落後,原本預訂2021年發電佔比要達到12%,實際上卻只達到5.5%,且太陽光電發電不穩定,太陽下山後就發不出電來,未來恐時刻面臨缺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