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解封指數達標!學者籲推「過渡期」政策 限高傳播地點戴口罩
臺解封指數達標!學者籲推「過渡期」政策 限高傳播地點戴口罩。圖爲醫院的防疫急門診外,一對父母抱着新生兒經過。(示意圖/粘耿豪攝)
亞洲各國口罩管制措施。(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美洲各國口罩管制措施。(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歐洲各國口罩管制措施。(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公衛學者指出,臺灣7月初的解封指數已降至0.5以下,達0.4,預估到了月底將進一步降至0.3。目前歐、美、亞洲各國都已陸續推動「過渡期」政策,鬆綁口罩令,多數都僅要求公共場所、人口密集處、大衆運輸上戴口罩。學者認爲,臺灣的口罩防疫文明仍須維持,無法完全放掉,但可要求在高傳播地點、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維持戴口罩措施,這也是臺灣走入地方流行的原則。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臺灣截至7月1日,各區流行已逐漸收斂至地方流行指標,介於0.1~0.2%之間,這說明了已能和地方流行做接軌。若進一步區分不同年齡族羣,0~19歲及20~49歲每日感染率收斂至0.2%,50~69歲及70歲以上收斂至0.10~0.15%,各區疫情皆受控,年輕族羣的防火牆已築起,這是也是中重症個案減少的基礎。
陳秀熙表示,以臺灣目前情形推估,臺灣7月初的解封指數爲0.4,已達到低於0.5的標準,而在7月底,接解封指數更將下降至0.3,這顯示臺灣目前符合解封條件,有助於走向地方流行。若能採取大流行到地方流行的「過渡期」監視政策,就能讓疫情受控,避免超額死亡。
依模型推估,在未考慮「過渡期」監視政策之下,臺灣在走入地方流行後7月底每日感染人數爲2萬7126例,8月底降至2萬3469例,然而若能採取「過渡期」監視政策,7月底每日感染人數將爲1萬2738例,8月底降至6426例。若僅靠疫苗保護力、抗病毒藥物,未改善醫療能量緊縮問題,臺灣將無法回到新常態生活,7~8月超額死亡仍可能達10~15%。
在大流行到地方流行的「過渡期」,臺灣應採取流感化監視政策。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升表示,相關做法包含使用定點監視,透過門診、實驗室、公衛部門來監視新病例是否有新變種病毒,另以抽樣方式進行抗原檢測以監視感染盛行、利用血清抗體調查評估族羣免疫情形。
口罩過渡期政策方面,講師黃聖雯以歐洲爲例,多數國家的口罩政策從「硬性」規定轉變爲「軟性」建議,僅有德國、西班牙規定在醫療機構、大衆運輸上配戴口罩,葡萄牙則要求在大衆運輸上戴口罩。而瑞典、芬蘭、冰島、丹麥、英國、法國、希臘都已取消口罩,其中英國建議在擁擠封閉的公共場所戴口罩,法國、希臘則建議在大衆運輸上戴口罩。
至於美洲,美國、加拿大也已取消口罩令,僅有南美少數國家要求公共場合戴口罩。美國政府建議在搭乘大衆運輸時戴口罩,加拿大則建議在公共室內環境配戴口罩。
亞洲方面,則採條件式放寬,紐西蘭、澳洲、馬來西亞等,建議在公共場所、封閉環境及大衆運輸上仍需戴口罩;日、韓則建議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需要配戴口罩。泰國政府取消口罩政策,但建議在擁擠的地方患有慢性病及健康狀況不佳者仍須戴口罩。新加坡取消安全距離,僅室內環境戴口罩,戶外環境可自行決定,但鼓勵配戴。
陳秀熙表示,由此可見,單日感染較低的國家,口罩措施放得比較鬆,而單日感染率比較高的國家,如新加坡、紐西蘭、澳洲等,都還是維持一定的口罩規範。亞洲國家比較保守,因疫苗施打條件不如經濟發展高的國家,多數要求公共場所、人口密集、大衆運輸上配戴。臺灣的口罩防疫文明要繼續維持,還無法完全放掉,主要原因是臺灣還在地方流行適應的期間,因此在過渡期,可限制高傳播地點、老年人、慢性病族羣戴口罩,這也是臺灣走入地方流行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