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晶片到底好在哪?黃仁勳曝光親身經驗:4大優勢難取代
輝達相當依賴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示意圖/路透社)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昨(1日)強調,下一代晶片仍將由臺積電代工生產,駁斥市場傳出有可能轉單的消息,黃仁勳也說明,爲何長期依賴臺灣半導體,「臺積電擁有世界級製程技術、巨大產能和難以置信的敏捷性,能快速滿足訂單需求,且半導體生態圈很豐富,這些優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取代。」
黃仁勳此番說法算是進一步澄清,日前全球媒體及分析師問答時提到,「輝達會追求多元供應鏈,除了臺積電之外,部分產品會找三星,且對於與英特爾合作持開放態度」後,市場出現臺積電訂單恐遭瓜分的討論。
黃仁勳強調,輝達本週發表的各項產品,包括繪圖晶片、中央處理器(CPU)晶片及Grace Hopper超級晶片等,都是由臺積電生產。
此外,黃仁勳也提到臺積電美國廠跟臺灣廠的差異,他認爲,美國設廠需要更多時間纔有辦法生產先進製程的晶片,且還有裝機、提升產能等過程,或許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建立完整供應鏈。
相較之下,黃仁勳表示,輝達已經能完全信任臺灣廠的運作模式,無論良率和成本都很棒,加上生態圈也很豐富,這些優勢都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取代。
事實上,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前也提到,晶片生產集中在少數國家是有原因的,主要跟亞洲人、工作文化有關,如果設備在半夜故障,在美國要到隔天早上纔會有人來修理,但如果在臺灣,即使半夜2點,工程師或技術人員在睡覺,接到電話也會穿衣服出門維修,這就是工作文化產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