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大敵?「這公司」引進2奈米AI晶片製程 節省半數人力

日本半導體公司Rapidus擬在2奈米晶片製造工序中引進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等技術。(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因臺海局勢緊張,考慮到晶片供應可能出現問題,日本國內由索尼等8家企業合組新公司Rapidus,研發生產次世代半導體。該公司社長小池淳義16日指出,將要在2奈米半導體制造中,引入人工智慧(AI)和自動化技術。據日媒報導,尖端半導體的量產需要1000名左右的技術人員,但Rapidus在使用新技術後,可將人力需求減少到500人左右。

據《日本經濟新聞》18日報導,小池淳義接受採訪時提到,Rapidus在量產電路線寬爲2奈米的運算用半導體領域,除了有美國IBM的基礎技術,還和比利時半導體研究開發機構imec進行合作。報導指出,2奈米半導體的製造過程中大概有1000至2000個工序,普遍來說需要約1000名技術人員,然而小池卻表示,經由自動化後,僅需一半人員就可完成相關工作。

報導稱,Rapidus還計劃在北海道千歲市建設工廠,並期望該地能成爲1奈米晶片的生產基地,目前預估2030年後形成量產,銷售額估約可達1萬億日元。《日經》稱,建設2奈米半導體需要2萬億日元,轉成量產線則要再花3萬億日元,除了日本經濟產業省將累計向Rapidus援助3300億日元,索尼(Sony)、軟體銀行(SoftBank)、豐田汽車(Toyota)和電信業巨擘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日本放送協會(NHK)、日本電氣公司(NEC)、半導體大廠鎧俠(Kioxia)、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及電裝公司(DENSO)也會進行後續出資。

小池強調,在圍繞着2奈米半導體的市場,臺積電也力爭2025年實現量產化,在下一代半導體領域兩家會成爲競爭對手,「但不會與涉足所有領域的臺積電產生太大競爭」。報導中也稱,Rapidus也有打算開拓海外客戶,並把新一代半導體應用在自動駕駛、超級電腦、AI、醫療保健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