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情勢發展 分析:中國兩會後至520是關注焦點

中國總理李強昨天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涉臺內容引發關注。學者分析,報告大內宣意涵高於大外宣;推估兩岸關係於兩會間不會有重大變化,兩會閉幕後到520臺灣總統就職前這段期間,纔是關注焦點。

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6日上午舉行「金門事件、兩會與美國超級星期二」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提出觀點並進一步分析。

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一萬多字的內容中,僅以約百字描述對臺策略,學者認爲目前臺海情勢並不會提高到另一個層級。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表示,總理不分管涉臺工作,且歷次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份比重較低,不必過度解讀。「從兩會之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之間,纔是兩岸關係比較微妙的觀察時期。」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表示,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是對內而不完全對外,「大內宣意涵高於大外宣」。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則認爲,未來賴清德總統的520就職演說不會對兩岸關係造成重大轉折,因爲,無論賴清德總統說什麼,北京也不會滿意,中共也早已訂好未來4年的對臺策略。

此外,自臺灣總統大選後,習近平至今尚未就臺灣議題發表重要講話,而王滬寧在4日政協工作報告中僅提到「兩岸共同市場」、「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等概念,但沒有單獨點出「臺灣」。張五嶽表示,是否兩會期間進一步發表重要講話值得關注。

張五嶽並指出,陸方近年沒有強調「武統」,而是「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且其對臺「總體方略」和堅持一中和「九二共識」等,均以「和統」爲主軸。因此,對臺政策在戰略上並未有重大更弦易轍。

林穎佑也認爲,中國持續不間斷地運用軍機與空飄氣球是爲了施壓臺灣,但目前中國應不會具備全面進攻我國的實力與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