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重挫遭外資大舉提款 投信:盼守穩8月低點

安聯臺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在短線上觀察中國限電對於產業以及中國總經的影響。另外,疫情對於東南亞生產供應鏈的影響,以及歐美解封邁向復甦之路是否如預期,都是牽動接下來是場的關鍵因素,需要持續關注。

受到美債殖利率快速彈升、美國債務協商問題,以及中國雙限政策等衝擊,國際股市表現續持震盪,臺股1日下跌363.88點,收16570.89點,跌破除年線外的所有均線,也導致周K線拉出一根長黑K棒,一週內大跌689.3點,重挫3.99%,平均日成交量僅新臺幣3022.63億元。

面對臺股重挫,三大法人本週出現「外資丟、投信撿」的趨勢,投信法人力挺臺股,當週逆勢買超75.91億元,不過自營商賣超192.37億元,外資更是大舉自臺股提款862.14億元,導致三大法人本週賣超臺股金額達978.6億元,逼近千億的水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整個9月除了自營商站在賣方,賣超臺股333.99億元,投信與外資法人仍站在買方,9月分別買超97.12億元與57.43億元。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指出,9月全球市場不平靜,特別是下旬起一連串國際事件,包括恆大債務危機、FOMC會議決策、美債上限議題、中國雙限政策等多項影響因素環繞下,導致臺股出現疫情爆發以來最大單月跌幅,9月加權指數重挫3.18%,指數下跌555.52點,外資較大幅度賣超也發生在9月下旬,分別在9月22、29日賣超超過355億元,而10月第一個交易日,外資單日大舉提款396.46億元,該金額也爲今年來外資賣超第7大。

安聯投信臺股團隊表示,近期臺股盤面波動幅度加大,其中一大關鍵理由是受到中國限電影響;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策及縮錶行程,則是近期反覆干擾市場投資信心的另一關鍵理由,加上9月、10月本來就是關鍵大廠對於明年產業展望定調的空窗、等待期,所以市場相對容易受到雜音和信心不足問題而出現較大波動。

展望本週臺股走勢,葉獻文認爲,由於中國股市已經開始十一長假,至10月8日纔會恢復交易,本週中國的雙限利空多已反映在股價上,美國參議院也在9月最後一天通過臨時預算案,避免聯邦政府關門,下週先看臺股指數是否守穩8月下旬前波低點、約在16248點附近,並留意國際資金對臺股的態度。

安聯臺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則表示,在短線上觀察中國限電對於產業以及中國總經的影響。另外,疫情對於東南亞生產供應鏈的影響,以及歐美解封邁向復甦之路是否如預期,都是牽動接下來是場的關鍵因素,需要持續關注。(編輯:楊凱翔)1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