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腸道閉鎖又穿孔 緊急剖腹跨科醫療團隊搶救 母子均安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臺灣每年有5000分之1的新生兒患有腸道閉鎖或狹窄,有時可能合併腹水的產生。(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中國附醫成立「母嬰醫學中心」,由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及產科主任何銘擔任共同召集人,結合跨科別的醫療專業,全力協助孕婦及各種高危新生兒或早產兒。(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37歲吳小姐於懷孕30周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腹部有1個巨大囊腫,經轉介至中國附醫母嬰醫學中心,醫療團隊檢查懷疑是腸穿孔、腹膜炎命在旦夕,於是提前在32周進行剖腹產,出生第2天手術切除壞死腸道,出生3個月再接受腸吻合手術,如今小寶貝已順利出院、狀況良好。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根據臺灣健保資料庫統計,每年有5000分之1的新生兒患有腸道閉鎖或狹窄,有時可能合併腹水的產生,嚴重者可能導致心臟衰竭、死亡等情況。在臺灣出生率不斷下降,爲讓妊娠婦女能成功活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與中國附醫成立「母嬰醫學中心」,跨科別協助孕婦搶救各種高危新生兒或早產兒。

37歲的吳小姐在懷孕30周時,因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腹部有1個巨大的多囊性囊腫,轉診後經過詳細檢查後,醫療團隊發現胎兒的腹腔內和肝臟表面有高密度回聲,懷疑是腸穿孔合併胎便性腹膜炎,情況危急。

在與家屬充分討論後,吳小姐提早到懷孕32周時剖腹產下寶寶花花(化名),她的到來比預期提前了5周。出生時,花花因肺部發育不全和嚴重腹脹,呼吸困難,醫療團隊迅速進行緊急處置,並將她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展開跨科團隊的全面照護。

經新生兒科醫師沈上博與兒童醫院副院長李建興仔細討論,決定在花花出生的第2天爲她進行手術。手術中,醫生髮現她的迴腸有腸道閉鎖、腸扭轉和腸穿孔,於是切除了部分壞死的腸道,並進行了腸造口手術。術後,花花接受營養支持治療,逐漸變得強壯,體重也穩定增加中。

在出生3個月後,花花再次接受了腸吻合手術,最終順利出院。如今,花花的恢復情況良好,她的故事成爲了醫療奇蹟的見證。

林鴻志呼籲,在孕產期中,產婦應接受完整的產前檢查,定期追蹤胎兒器官發育狀況。若發現胎兒疑似有先天性異常時,不要輕言放棄,應至適當的醫療院所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