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客語詩憶父 卑南國中張攸旋獲文學獎肯定

臺東縣卑南國中張攸旋創作客語詩懷念已逝父親,獲得後生文學獎肯定。(蔡旻妤攝)

廣東梅縣是客家人重要聚落之一,臺東縣卑南國中張攸旋10歲時隨母親從廣東梅縣移居臺灣,除了努力適應新環境,仍持續學習客語,國中後嘗試客語創作,把對已逝父親的思念書寫成詩,獲得後生文學獎佳作,也是年齡最小的獲獎者之一。

張攸旋從小無論在家或在學校都講客語,小學3年級跟着母親移居臺灣,落腳族羣多元的臺東,不僅要重新適應環境、從頭學注音,也在學校的本土語課持續精進客語,學習不同腔調,不斷努力,國小時就通過客語能力初級認證,也是當年外籍人士榜首。

「在(亻厓)腦屎肚有一個細罐仔/從阿爸過身後/就毋試打開」,張攸旋的客語詩作品將對父親的思念化作彩色光線,橙色是不捨的疼惜,紅色是溫柔的父愛,藍色是離別的悲傷,就在1次不小心掀開蓋子,隨着文字,光線一條條從罐中走出:「(亻厓)分毋清系目汁先來還系記憶先來」。

幼年父親離世,張攸旋對父親的記憶零星卻深刻,被母親處罰後爲她拭淚的溫柔大手,也會在過年放鞭炮時爲她摀住耳朵,「其實這首詩是我跟爸爸相處過的所有回憶,我把它串聯起來,全部放進詩裡」,談起父親,張攸旋的嘴角掛起溫暖微笑。

在老師推薦下,張攸旋參加客語寫作營,國中後嘗試文學創作,寫散文,也寫新詩,她說,散文較多以華語創作,可以用較現代的詞語精確表達,而新詩則嘗試客語書寫,用簡單的詞語傳達意境,〈毋曾打開個細罐仔〉是她的第2首客語詩,寄託對父親的思念,獲得第8屆後生文學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