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淨灘認養護海洋
海洋塑膠垃圾已經嚴重危害到鯨豚、海龜、珊瑚礁等海洋生物的生命。(莊哲權攝)
海岸持續發生海豚與海龜死亡事件,今年3月在臺東沿海就發生連續3起海豚死亡事件,死亡原因不外乎是遭漁網纏繞、誤食塑膠垃圾等人爲因素。根據海洋清理基金會(Ocean Cleanup Foundation)與聯合國2018年統計,每年都有超過70萬5000噸的漁網未妥善回收或丟棄,而在太平洋垃圾帶的表面垃圾裡,竟有一半重量來自廢棄漁具。
另外,漁民在外海作業時常使用的刺網,也造成海洋生物被纏繞而受害,海巡署統計,臺東縣2018年沿海發現或漁網捕獲通報的海龜爲26件,14只活體、12只死亡,而往年通報發現海龜的數量不到10件,其中造成海龜死亡原因大多數是遭廢棄漁網纏繞。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表示,廢棄漁具佔海洋塑膠垃圾10%,而造成海洋生物死亡影響超過這個比例,每年危害超過10萬隻鯨豚及不可計數的海龜和魚類,除了糾纏着海洋生物,也可能造成珊瑚死亡。
廢棄物危害生態
除了廢棄漁網造成海洋生物的威脅外,另有海洋生物誤食塑膠垃圾而死亡事件不斷傳出,根據2018年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報告指出,「塑膠禍及地球每個角落」,全球製造的90億噸塑膠中,僅9%被回收,其中有130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
前5名分別是:寶特瓶、塑膠瓶蓋、吸管、玻璃瓶、塑膠提袋,許多都是日常飲食中用過即丟的塑膠製品,而且50%消費性塑膠物品都只被使用1次,全球每年使用的塑膠袋數量高達5兆個,對比每年則有10萬隻海洋生物因塑膠致死,減塑已是不得不推行的新行動。
現今的大海正在窒息,全球目前有80%的大海塑膠垃圾來自亞洲。臺東縣於2018年度世界海洋日時舉行大規模淨灘活動,當日清出1.3噸的海洋垃圾。
減塑刻不容緩
試想這些垃圾流入海洋,將造成多少海洋動物因誤食塑膠垃圾導致死亡,而且這些海洋廢棄物或垃圾事件並不會離每一個人還很遙遠,作爲食物鏈最高端的人類,不可避免也是受到相同的威脅。
海洋主宰着地球所有生態系的正常運作,丟棄的塑膠垃圾若被衝入海中,一段時間後會碎裂成塑膠微粒,被小型生物例如小蝦所吞食,小蝦又被大型生物魚類吞食,最後魚類來到人類的餐桌,等於人類輾轉將塑膠微粒吞下肚。
海洋生態受到破壞,從產地到餐桌的結果,最終還是威脅到人類自身,推動減塑新生活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