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恐連虧三年 中華信評估2024淨損1000億元

中華信評指出,國營事業臺電(twAAA/穩定/twA-1+)除了發電成本與購電成本相對較高外,還因爲必須大量投資再生能源發電而產生額外的成本負擔。在此之前,全國公投已決定要在 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核電,再加上政府限制電價上漲的長期政策,導致臺電的借款水準因前述成本而大幅提高。

中華信評表示,政府最近宣佈了幾項支持臺電財務的計劃,包括從2024年4月1日起將平均電價調漲至每度電新臺幣3.4518元,漲幅達11%,但仍低於截至2024年1月底時每度電新臺幣3.7665元的售電成本。此外,政府先前已公佈計劃在今年爲臺電進行新臺幣1,001億元的現金增資,以吸收該公司部分的累積虧損。截至2023年底時,前述虧損已達新臺幣3,826億元。中華信評認爲,在未進一步舉債的情況下,前述措施仍不足以填補臺電未來3年的成本缺口與重大的資本支出需求。

臺電2023年的稅前淨損爲新臺幣1,985億元,且中華信評預期,在不考慮潛在的一次性政策補貼收入前提下,臺電2024年的淨損將爲新臺幣1,000~1,200億元,且已將電價調漲11%、假設原料成本可能降低的情況納入考量。原料成本包括中華信評對2024年燃料價格的假設,即燃料煤成本下跌45%~ 55%,且天然氣成本下跌15%~20%。

與此同時,臺灣政府宣佈基準利率於21日調升半碼,臺電的利息負擔與借款將因此增加。中華信評預估,到了2024年底時,臺電的帳上借款將從2023年底的新臺幣1.52兆元增至新臺幣1.7~1.75兆元。

儘管如此,中華信評認爲,若未來2~3年臺電的獲利能力並無明顯改善,臺灣政府將持續提供財務支持,藉此改善臺電的資本結構與財務可持續性。基於此,以臺電在執行政府能源政策方面扮演的關鍵角色來看,臺電的評等持續反映該公司幾乎確定會獲得政府特別財務支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