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中一中接連爆歧視 學者:教育太強調競爭

臺大接連發生學生髮表歧視性言論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臺中一中、臺大接連發生學生歧視族羣及性別的事件,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洪惠芬說,臺灣教育太過強調競爭,勝出者自以爲有特權去貶抑輸家,進一步導致菁英學生做出歧視性的言行。她強調,人權不只是知識,還要落實在生活中,臺灣人權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洪惠芬表示,臺灣在2014年就簽署人權公約,並努力將公約精神放入國內法中,以消除種族歧視。不過從臺中一中學生的「烯環鈉」事件、臺大學生「火冒4.05丈」及歧視性別事件,都顯示社會觀念還未趕上人權的腳步。

洪惠芬說,臺灣的教育太強調成績及競爭,而人權被當成只是知識,跟成績關聯性不大,因此學生就不會將這些內化到生活中。一些菁英家庭的孩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太多機會去認識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因此也無法去理解或尊重不同族羣。

臺大學生做出歧視性言論引發撻伐後,他們說只是開玩笑,並未對特定族羣有惡意。對此,洪惠芬說,言論自由是人權的一部分,但言論自由不包含仇恨性言論,臺大學生沒有資格用歧視性別及種族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優越。

洪惠芬表示,臺灣一些菁英學生不相信平等,而認爲輸的人沒有資格獲得平等對待,這也是今天台灣教育的一大問題。他呼籲政府,教育不要太過強調競爭,應教導學生尊重及理解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