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達微米級電腦斷層造影中心啓用 2微米解析可助力古生物學

臺達電自主研發的「微米級電腦斷層掃瞄系統」,可360度無死角顯影,奇異透過結構分析清楚看見奇異掘沙錢海膽的內部結構。(圖/臺達提供)

臺達電微米級電腦斷層造影中心正式於桃園中壢啓用,圖左爲臺達電子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羣總經理張建中,右爲達爾生技董事長何蘊初。(圖/臺達提供)

電源管理大廠臺達電今(14)宣佈,正式啓用位於桃園中壢工業區的微米級「電腦斷層造影中心」,其設置由臺達自主研發的「微米級電腦斷層掃瞄系統」(Micro-CT),解析度最細可達2微米(μm),非破壞性的特色,可用於活體掃描,能廣泛應用在昆蟲、古生物、生科等領域,未來將提供學研單位公益掃描服務。

電腦斷層掃描(CT)是一種X光3D成像技術,最常見的就是醫院中掃描人體的臨牀電腦斷層掃描。而微米電腦斷層系統(Micro-CT)由先進掃描設備「DELabμCT-100」、高解析度桌上型斷層掃描儀「DELabμCT-100X」組成,可進一步做360度無死角掃描樣本,解析度最細更可達2微米。

臺達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羣總經理張建中表示,掃描後採用3D成像技術,可在不破壞樣本的前提下,清楚重現內部顯微結構,無須耗費時間進行重複性的切片與採樣,可以不同角度觀察到樣品內外特徵。

出來的3D影像建立技術,能保持標本與活體實驗動物的完整性,大幅提升造影的效率與精細度,可用於活體掃描,以歷時性分析觀察藥物在小動物上的長期反應。廣泛應用在生科、古生物、昆蟲、地質學、材料、農業…等多元領域。

自2020年開始,臺達便已透過「CT Café 快閃實驗室」提供上百位師生體驗3D電腦斷層掃描與造影效果,由於迴響熱烈。張建中說,爲了迴應研究需求,因此決定打造常設性造影中心,提供學研單位掃描服務。

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表示,臺達DELab不用破壞樣本就可用多重角度觀察僅1.4公分的侏儒海馬,突破了分類學上的限制;科博館助理研究員楊子睿則運用臺達設備精準量測的特性,在不損壞化石的狀態,精確得知7000萬年前棘龍牙齒化石中的牙髓腔形態與微血管分佈,進以評估當時棘龍營養攝取模式與牙齒生長模式。

微米電腦斷層系統已得到國衛所、工研院、海生館、科博館,以及臺大、清大等單位學研專家肯定。臺達微米級電腦斷層造影中心表示,歡迎各方產學研單位線上預約使用,進行跨領域學術與產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