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電機博士學霸捨棄臺積電高薪》丁立夫:我不想在20年後 回頭一看才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

照片提供:丁立夫

近期,在instagram極力推動短影音,有一羣分享育兒經驗的親子系微網紅,在社羣迅速崛起,發揮影響力,而阿立博士(本名丁立夫)就是其中一名。

他的粉絲數雖然才5萬多人,但影片幾乎都能達到百萬觸及,其中「孩子睡前千萬不能做這5件事」、「對女兒不能太兇,因爲...」、「帶小孩帶到很崩潰怎麼辦?」等,因爲題材很接地氣,觀看數皆突破上百萬。

大家透過親子議題認識他,卻不知道,原來丁立夫其實是個學霸。他國中念數理資優、高中讀建中,大學進臺大電機系,並一路攻讀到博士,超狂學歷讓他在還沒畢業,就拿到臺積電的聘書。

儘管他身處在人人欽羨的頂尖科技公司,卻在成爲人父後出現了重大轉折。兒子、女兒相繼出生後,丁立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高薪工作,選擇創業的道路。這個看似大膽的決定,其背後蘊藏着做爲父親對家庭的愛,因爲他渴望能夠重拾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他笑着說:「我不希望在20年後,回頭一看,才發現孩子都已經長大。」

建中到臺大電機博士的學霸之路,媽媽全力栽培及自律習慣功不可沒

丁立夫出生在基隆的普通人家,父親是退伍軍人、母親是公務員,他是父母期盼了九年後迎來的孩子,得來不易,也就更將所有愛跟期望寄託在他身上。

從小學開始,丁立夫的母親就給予全心的陪伴與栽培,鼓勵他在專注課業之餘,也多體驗課外活動,如:唱歌、跳舞、書法、繪畫和鋼琴等,讓他盡情揮灑。這樣的教育,讓丁立夫從小就長出優秀的學習能力。

國中念數理資優班、高中讀建中,大學更是考上了理工科第一志願臺大電機系,但學霸之路並非偶然。丁力夫說:「父母的身教,讓我從小就養成自律,習慣把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都安排好。」

因着小時候有豐富的體驗,丁立夫念建中時也不想只做個平凡的高中生,選擇進樂隊班、曾在國慶日演出,校園生活過得很精彩。他提及,「每天放學後花很多時間團練,假日也經常扛着大鼓、樂器到中正紀念堂練習,記得在高二時,除了練樂隊,還要面對逐漸繁重的課業,每天體力耗盡,但跟一羣有着革命情感同學一起拚的感覺,很開心。」

不願錯過孩子成長,舍臺積電優渥薪資

丁立夫還在讀博士班時,便透過臺積電特殊選才的培育計劃,拿到聘書。在竹科上班,看似前途光明似錦,但卻在有了孩子後,內心開始有了疑惑。

丁立夫回首那段在臺積電的歲月,每天朝九晚九,三餐都在公司解決,週末也常要加班,辦公室儼然是他第二個家,真正的家卻漸漸變得陌生。「那時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孩子往往都睡了,有時難免會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導致小孩都有點怕我......等老二女兒出生後,驚覺這樣的人生若過了20年,等回過神發現孩子們都長大了,而我卻錯過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丁立夫感慨的說。

再加上,丁立夫喜歡挑戰新事物,崇尚自由,這份工作待遇雖然優渥,卻越做越提不起勁,彷彿被束縛在金絲籠中的鳥,渴望展翅高飛。他開始思考:「人生難道就該這樣度過嗎?難道不能找到一份既能實現自我價值,又能兼顧家庭的工作嗎?」因此,爲了自己,也爲了孩子,決定離職、自己創業,搬回基隆重新開始。

透過陪伴,把親子關係找回來

現在,丁立夫與孩子們相處融洽,他很慶幸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小孩不會天生黏爸爸或媽媽,端看父母是否真心陪伴着孩子。陪伴所投資的時間,不是爲了讓孩子變得多優秀,而是我自己渴望陪在孩子身邊。」有了這樣的認知,讓丁立夫更加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如何做到高品質的陪伴?丁立夫分享,因爲住得離長輩近,會在用過晚餐後纔跟孩子一起散步回家,而短短10分鐘的路程,就是一個能跟孩子好好聊天的好時機,「但要注意,千萬別用一種權威式的態度跟孩子說話,這樣就不是『對話』,而只是淪爲說教」;此外,丁立夫也承襲了母親帶給他的教養,在週末的爸爸日,會經常帶孩子們到處體驗戶外活動、看棒球比賽等,讓太太休息。

正因爲這樣的陪伴,進入青春期的兒女,都沒有什麼叛逆跡象,丁立夫認爲,「這種日常的交流,可以跟孩子間建立良好的互動,爲將來可能出現的青春期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沒電視、不給手機,丁立夫分享兩個教養原則

丁立夫時常在社羣分享的育兒生活,兒子今年國八、女兒則準備進入國中。兩個孩子都愛運動,處女座的兒子自我要求高,也很自律;而女兒小學生活都在玩,運動神經很好,沒什麼唸書,卻幾乎每年都當選模範生,畢業時也領了市長獎,不禁讓人好奇他與太太的教育方法。

丁立夫的太太是國中英文老師,孩子出生後,曾留職停薪六年,全心帶小孩。因此兩個孩子的規矩,多是由太太建立。他分享主要兩個教養原則:

1.家裡沒電視,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丁立夫家裡沒有擺電視,客廳有整面的書牆,且兩個孩子到現在也沒有手機,只有共用一支他的舊手機作爲班羣聯絡使用,所以從小就養成翻書的習慣,到現在也很喜歡閱讀。

2.設立明確規則,並堅持執行,過程中保持情緒穩定

「父母情緒穩定,沒有罵小孩,不代表是放任。」丁立夫表示他們夫妻情緒都蠻穩定,不會因爲孩子做錯事就大發脾氣,會冷靜處理,「我們會先給孩子準則,並清楚的讓他們知道,做跟不做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讓他自己選擇。」

比如說,希望孩子早一點睡覺,但他們卻因爲想玩而不斷拖延,太太不會一直碎念跟催促,只會提醒一次,「如果沒有做到,明天就不能OO」,說完後就去睡覺,隔天也會說到做到,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要遵守規則。

在家庭中,做個支持者

「前期我陪伴孩子時間少,雖然不是主要的管教者,但我努力成爲一個好的支持者。」因爲丁立夫從自己父親身上學到:「父愛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細節裡。」

他回憶道,父親退伍後,過着很規律的生活,在母親管教的時候,父親也大多尊重,在外人看來,他很少參與教育,話也不多,但對丁立夫來說,他的付出其實充滿着父愛。「我跟父親相處最多的時光,就是早上上學的路上。記得高一時的一個清晨,父親像往常一樣載我去車站。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們兩個都受了傷,我渾身是血被扛上救護車,當時父親看起來沒事,給了我200塊,嘴巴一直念着要我坐計程車去車站,怕我上學遲到,結果一到醫院,父親就陷入昏迷,再也沒有醒過來...」

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丁立夫對「父親」這個角色的解讀,「我想,作爲父親,不僅僅是養家餬口,也不需要滿口大道理,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支持,所以我現在努力的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在他們的日常細節中,表達我的關愛。」

延伸閱讀:

段考不及格很正常?前三志願的學生補愈多?前建中數學名師陳建州:理解高中生態,評估補習與否的3指標

資深國中班導:補習是補「不足」,而不是補「安心」!爲什麼補全科,成績反而起不來?

5招養出數理腦》明星高中名師:好好對待孩子的每一個「爲什麼」,過程比答案更重要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