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壽司鑽出活蛞蝓 衛生局稽查2缺失

臺北市衛生局19日派員前往臺北市連鎖合點壽司京站店稽查,發現甜醬未標示名稱及效期,已要求22日前改善完成。(臺北市衛生局提供/劉瑋晴臺北傳真)

臺北市知名連鎖合點壽司京站店遭民衆投訴,前晚點了1份花壽司,差點把還在蠕動的蛞蝓吃下肚,北市衛生局19日派員前往稽查,發現甜醬名稱和效期未標示清楚、送餐軌道不乾淨等2處不合規定,要求22日前改善完成,若仍未改善將依《食安法》開罰,最高可處2億元。業者則對消費者深感抱歉,已下架相關產品。

有民衆前天晚上到合點壽司京站店用餐,點了1盤80元的花壽司,夾起來準備放入口中,竟看見正在蠕動的蛞蝓從壽司裡鑽出來。

民衆抱怨,向店家反映後,只招待1份甜點了事,認爲食安問題可大可小,盼要求主管出面告知,最後卻是員工出來道歉。

衛生局獲報後,昨派員前往壽司店稽查,衛生局食藥科長林冠蓁表示,稽查人員對查看店家產品責任險、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產品責任險於效期內,作業場所及食材沒看到病媒出沒或異物,但發現甜醬未標示名稱效期、送餐軌道下方不潔,已要求業者22日前改善完成,將不定期複查,若仍不符合規定,將依《食安法》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壽司店昨發聲明表示,對於出現食安情況深感抱歉,已即刻下架相關產品,對於其他分店,會更嚴格監督控管品質避免類似狀況,有向消費者聯繫,會持續關心客人身心狀況。

寄生蟲專家、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即便未直接食用蛞蝓,只是食物沾染到蛞蝓等軟體動物爬過的黏液,因其體內可能含有第三期幼蟲,同樣也會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嚴重可能導致腦膜炎,引發神經病變,造成智力受損、影響肢體活動。若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可能危及生命,致死率約1%。非洲、東南亞移工、國內原住民等常因爲食用蝸牛,或用生菜包烤未全熟的蝸牛、福壽螺,也會有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