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南港的春勳農園 黑水虻和放牧雞實踐有機

位於南港的春勳農園,由七旬農夫林書文與妻子共同經營,承襲四代的農耕經歷。林書文利用半放養的雞隻來控制雜草,取代化學除草劑,並透過有機農業的學習,實踐友善地球的理念。他的農業轉型不僅源於身體健康的考量,更受到父親罹癌的觸動,使他深信友善農業纔是土地與自身健康的最佳選擇。

林書文介紹農園雞隻放養性格溫順。 圖/高甄禧攝影

林書文今年七十歲,十多年前因腎臟不好,從原本的推拿工作辭職後,便決定歸隱山林,與妻子在南港這片父親生前購買的土地上,重新拾起童年的田園生活。春勳農園裡種有各式各樣的蔬果,而這之中最有特色的是半放養的雞隻,林書文因身體因素回到田園,就是希望能夠遠離農藥,因此在農園裡,他以放牧雞取代除草劑,藉此達到雜草防治。

從農耕四代到友善農業倡導者

林書文家族歷經四代,過去200年都是以農業爲主,原先是在內湖地區以種植蔬菜、竹筍爲主,其中最有特色的作物是蕃薯藤,也就是蕃薯的種苗,在林書文童年時,大臺北地區的人想種蕃薯,都必須到他們家購買番薯苗,因爲過往的農業技術必須仰賴番薯苗才能成功種植,即便自家想培養蕃薯苗也種不出來。隨着家族土地遭到徵收,林書文和弟弟們與父親商議後,選擇再買塊土地,因此整個家族的農地才搬遷到南港。

童年時,林書文雖有過務農經驗,但多半是協助父母,很多時候並不知道爲什麼這麼做。約在2012年時,林書文家族將種植活動搬遷到南港,起初仍以蔬菜爲主,但考慮到南港是包種茶的原鄉,於是在農園的山坡上,開始種植茶葉。而當時的林書文還是一位推拿師傅,偶爾工作放假上山幫忙,然而僅僅相隔一年,林書文卻因腎臟問題,不得不辭去工作專心治療,待痊癒後,便回到南港以全職方式從事農業。

退休後,全職投入農業的林書文才開始規劃自己的農園,從種植一般蔬菜水果,到現在的放牧雞,甚至連雞隻都是林書文親自用人工孵化。

然而,林書文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實行有機農業,雖說在他祖父那一代還是以自然農法爲主,但林書文發現他的父親開始接觸化學肥料,使用慣行農法。兩代之間的差異促使林書文思考,究竟哪種農法纔是真正對土地友善。在遇見農糧署推廣友善農業的情況下,林書文決定深入瞭解有機農法和友善農業。爲了更好地達成友善農業的目標,林書文在務農的同時參加農糧署開辦的課程長達4年,根據所學養了6年的土地。因爲有機友善農業無法立即執行需經過土質及空氣檢驗,以及與慣行農法的距離檢測,這些都是檢驗的一部份。

植物上處處可見各式各樣昆蟲,可見環境照顧極佳。 圖/高甄禧攝影

農園的小雞由林書文親自以人工孵化。 圖/高甄禧攝影

農園裡種植各式各樣的蔬果。 圖/高甄禧攝影

農園裡的放養英國雞。 圖/高甄禧攝影

農園裡的放牧法國雞。 圖/高甄禧攝影

春勳農園的生態循環之道

春勳農園的雞隻作爲天然的雜草清道夫,白天林書文夫婦到農園之後,就會將雞隻放出雞舍,讓他們四處走動吃草曬太陽,到了晚上,爲避免雞隻受到野狗攻擊,就會將他們趕進雞舍。走入雞舍可以發現,地上並沒有留下雞屎的痕跡,空氣中更沒有飄散任何難聞的味道,由此可見農園在有機循環方面的成功實踐。然而,有一類雜草,如果不連根清除,仍會頑強地重新生長,需要持續的割除,並非單靠雞隻就能完全去除。爲了實現生態平衡,林書文選擇以雞隻爲基礎,進一步引入EM菌,將雞糞中的菌類有效分解,成爲土壤有機肥料,實現了雞糞的全面回收和有機循環。

然而這樣的生物防治方法也需要考慮季節變化和環境因素。在夏季,雜草的生長速度受到陽光和水分的調節,不供給水使其枯萎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種有機的農法不使用殺蟲劑,因此對環境友善,符合春勳農園追求有機耕作的核心價值。EM菌的應用不僅能有效處理雜草,還能在經過翻耕後活化土地,改善土壤質地,爲有機農業創造更爲適宜的種植環境。

農園的雞採半放養式。 圖/高甄禧攝影

農園的雞採半放養式。 圖/高甄禧攝影

南港地區的長雨季讓農民面臨雜草快速生長的挑戰,傳統的除草機並未帶來顯著效果。然而,春勳農園在經歷了明道大學陳世雄教授的課程後,成功運用市售EM菌作爲防治雜草的新方法,爲有機農業注入了新生命。EM菌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縮寫,中文翻作「有效微生物菌」,它是由自然界中的光和菌、益生菌、酵母菌、絲狀菌等超過80種對大環境有益無害的天然細菌所組成,其功用包含產生多種抗氧化物質,提高生物機能等。EM菌不僅提供了植物所需的營養,促進雜草快速生長,同時以特殊方式成爲對生態友善的生物防治法,更變成爲春勳農園打造有機環境的關鍵。

黑水虻:環保農業中的生態之旅

這樣的生態系統中,黑水虻成爲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爲一種昆蟲,幼蟲時期不僅是餵養家禽高蛋白的良好來源,更是理想的雞飼料。他以豆渣、廚餘和一些少被使用的廢棄物爲食,這種獨特的飲食習慣,使其成爲資源再利用的重要角色。在黑水虻的培育中,從幼蟲到成蟲的變化呈現出一個生態的連貫過程。幼蟲的模樣猶如蒼蠅幼蟲,而成蟲後的飲食方式則有所改變,因口器已經退化,僅剩下吸水的能力。黑水虻的排泄物也以EM菌進行分解,變成有機的養分。這樣的過程不僅是一種自然的轉化,更強調了環境友善、永續農業的理念。由觀摩到培育,再到推廣教學,林書文在黑水虻的應用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由陳世雄教授送給南港農會的黑水虻,後來成爲春勳農園一個重要的知識種子。這項培育計劃並不僅止於春勳農園,還向松山農會以及南港農友推廣,林書文在農園裡深入探討黑水虻的培育方法,同時介紹廢棄物處理和EM菌的應用等實用知識。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農友學到如何飼養昆蟲的技巧,更向他們灌輸了環保概念和資源再利用的思維。

林書文的風格不僅停留在傳授基本的昆蟲培育技巧,更是一種啓發,他給予農友一些基礎知識,鼓勵他們自己去延伸。此外,他提供的資訊範疇相當廣泛,包括自行培育的技巧、菌種製造方法以及EM菌的防臭應用等,皆是實用而深具專業性的知識。這樣的培育計劃不僅令農友們在實踐中獲益匪淺,更將環保理念融入他們的農業實踐當中。

林書文在黑水虻的培育和推廣方面,以專業的知識、用心的教學以及廣泛的宣傳活動,成功地啓發了農友對於環保農業和資源再利用的興趣。這不僅在南港農園落地生根,更在相關社區和農友中形成一股環保潮流,爲永續農業發展描繪了更爲光明的未來。

林書文介紹黑水虻幼蟲。 圖/高甄禧攝影

此爲黑水虻成蟲。 圖/高甄禧攝影

成蟲以葉子的泌液爲主食。 圖/高甄禧攝影

行銷臺北有機農業 春勳農園期望透過政府支援展現魅力

春勳農園目前由林書文和妻子經營,儘管在假期間得到兒女協助,但園區整體營運依舊面臨人手不足的挑戰,這成爲農園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農園在四年前獲得有機農場認證後,便致力於食農教育和推廣當地食材及DIY樂趣,但林書文仍感到難以深入參與更多的活動。

林書文曾嘗試與學校合作,但缺乏契機,難以突破現狀,儘管面臨挑戰,他仍投入耕作。近年參與休閒農業協會活動,吸引兩位老師前來春勳農園協助發展特色場域農場。對政府即將審覈的期望,林書文表示,他期盼透過政府和市農會的支持,能夠加強春勳農園的行銷,進一步打造成一個理想的親子游樂場所。

春勳農園在有機農業和生態友善耕作方面已有足夠經歷,但人手不足和園區規劃不完善仍是挑戰。期盼透過政府和市農會的支持,加速規劃和行銷,讓更多人認識這片臺北農業寶地,享受親子共遊體驗,更促使春勳農園永續發展,爲城市居民提供離市區不遠的寧靜環境,感受農耕樂趣。

採訪側記:

園長林大哥真的是一位非常好客幽默且用心的人,約訪很臨時,他也毫不猶豫的答應。園區中的雞很活潑但不會暴動,性格溫馴,園區內有種很多蔬果,往山上走一點會到林大哥的茶園,採訪當天天氣好,從山上遠眺能見度極佳,很適合配一壺茶在那邊靜坐沈澱心靈。林大哥向我們介紹黑水虻時,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些蟲蟲的細心呵護,將黑水虻捧在手裡時,還不斷稱讚他們其實很可愛,由此可以看出林大哥是真的很用心在經營農園。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