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馬拉松週末登場 男女國際好手再次來臺尋求衛冕

臺北市長蔣萬安(中)跟這次參加臺北馬拉松的外籍菁英選手合照。(臺北市政府體育局提供)

「2023臺北馬拉松」即將在這個週末登場,臺北市政府每年度固定在12月的第三個週末舉辦,率先在16日上午7時登場的是「歡樂早餐跑」3公里組,17日則是馬拉松及半程馬拉松賽事,分別於上午6時30分及7時起跑,共2萬8,000名參賽者,去年摘下馬拉松組男女冠軍的國際選手再次前來尋求衛冕。今年持續提倡賽事永續概念,獎座採用海洋廢棄物回收再生,以鯨魚尾巴爲造型,象徵海洋的循環及永續。期待大家都能響應路跑永續,並跑出好成績,一起用雙腳跑動臺北!

率先在16日上午7時登場的是「歡樂早餐跑」3公里組,吸引近5,000人報名參加,其中12歲(含)以下的兒童更多達652名,不少家長希望透過親子跑來培養小孩的跑步運動習慣。臺北馬拉松「歡樂早餐跑」原在疫情前就規劃舉辦,不幸遇到疫情打亂腳步,隨着疫情的解放,也解放了孩童跑上賽道奔馳的心,上百對的親子在臺北市仁愛路上奔馳,讓臺北市這天更充滿生命力,期待迎接17日正式賽的到來。

臺北馬拉松大會場地紀錄不斷被刷新,2020年來自肯亞的Paul Kipchumba Lonyangata將男子組成績推進到2小時9分18秒,女子組則在去年由衣索比亞的Alemtsehay Asefa Kasegn以2小時25分55秒寫下新猷。後者已經連續兩年戴上后冠,今年將繼續挑戰衛冕,目標締造史上第一個三連霸。去年僅以24秒差距未能收穫破紀錄獎金的肯亞好手Lani Kiplagat Rutto再度來臺,尋求連霸之外也要向大會場地紀錄發起挑戰!

國內選手最佳成績與國外頂尖好手相比還是有段距離,爲了刺激臺灣選手再進化,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委託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增額邀請成績水平與國內菁英選手成績水平相當的國際選手參賽,邀請到衣索比亞選手Demeke Kasaw Biksegn(男子/個人最佳成績2小時11分42秒)和蒙古選手Khishigsaikhan Galbadrakh(女子/個人最佳成績爲2小時32分09秒),希望藉由這些實力較接近或略優於臺灣菁英選手的良性競爭,幫助多屆馬拉松冠軍的蔣介文和其他年輕世代的選手衝破自身關卡,再創個人最佳!

頂級贊助夥伴富邦金控爲協助提高國內競技水準,亦提出從贊助金中提撥作獎勵之計劃,凡突破國內馬拉松紀錄的最優秀臺灣男子或女子選手,將頒贈新臺幣33萬元的獎金以資鼓勵,期待吸引更多臺灣好手的投入。

2021臺北馬拉松獲頒英國標準協會(BSI)全球第一張馬拉松碳足跡盤查證書,是國內第一個關注減少碳排量的指標賽事,以2022年與2021年做比較,每人減少0.01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CO2e),以2022年賽事人數計算,總共減少了49,219張紙的碳排放量,相當於減少了1605.448公噸自來水的使用,持續達成逐年減少碳排量3%的目標。今年更加入世界田徑總會所制定的「永續賽事標準」管理規範,跟隨世界田徑總會發布永續策略白皮書「2030碳中和」目標,持續進行賽事碳足跡盤查及減碳實際作爲。

今年最大的變革就是改採可全面回收式晶片,相較於以往的一次使用性拋棄式晶片,回收後的晶片將經過整理後,於下一場賽事使用,藉此鼓勵跑者們完賽後退還晶片,一起響應回收。此外,完賽Tee使用較去年多出一倍的30%環保紗製作、大會所提供完賽獎牌的織帶也將使用回收的寶特瓶塑料再生利用加工製作。而得獎獎座採用海洋廢棄物回收再生,以鯨魚尾巴爲造型,象徵海洋的循環及永續,爲愛護環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