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垃圾山」天天出現、到處都是!她:前市府美夢難成

洪孟楷PO出北市內湖某捷運站外垃圾桶滿出來的景象,柳採葳說此亂象天天出現、到處都是。(圖/取自洪孟楷臉書)

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1日拋出增設北市公共垃圾桶問題,前臺北市長柯文哲今(2日)則批評「不用做民調都知道99%的民衆都贊成」。國民黨臺北市議員柳採葳提到,柯P說要教育臺北市民少產生垃圾,但事實是知易行難,垃圾山仍天天出現在行人專用垃圾桶周圍,前市府希望教育市民的美夢尚難達成,但就快速裁減垃圾桶,才造成垃圾山到處都是。她強調,北市增設行人專用垃圾桶並非走回頭路,支持合理評估、滾動調整。

柳採葳今(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幾天,臺北市又再次進入垃圾桶論戰,行人專用垃圾桶的增減過去每屆市議會都會有議員對此提出建議,這是一個每半年就會被拿出來討論一次的議題,但正是因爲行人專用垃圾桶的增減與民衆生活及主觀感受息息相關,每一次的討論才都如此熱烈。

柳採葳指出,過去北市府稱因疫情之故裁減垃圾桶數量,柯前市長也指「與其要恢復垃圾桶,不如教育臺北市民少產生垃圾,或是有垃圾帶回去」,但事實是知易行難,在教育市民和維護公共整潔的天平上要取得平衡,是需要時間緩慢調整的。

柳採葳強調,從過去的實際成果來看,部分媒體所稱的「垃圾山」仍天天出現在行人專用垃圾桶周圍,也就是說前市府希望教育臺北市民的美夢尚難達成,但就快速裁減垃圾桶才造成城市整潔不足、垃圾山到處都是。

「解決問題需要時間,要讓人民習慣,要和人民溝通。」柳採葳認爲,無論是蔣萬安或李四川口中的專業評估、滾動調整,都是可以在符合市民需求、城市整潔和長遠城市美觀的目標上逐年調整垃圾桶數量的務實作法,除此之外,搭配增加環保局巡查人力、重點區域增編監視設備有效執法等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樣的調整可以讓市民和城市的互動更爲有機,也纔不會成爲每半年都要拿出來爭執一次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