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扔下偏癱婆婆,去上海當住家保姆,工資8000,丈夫慌了:快回來

張麗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女子,婚後一直在家裡侍奉着年邁的公婆。她的婆婆去年中風偏癱,日漸健忘,生活起居無一不需要人照料。張麗的丈夫張偉在一家工廠當工人,每天辛勤勞作,收入卻連溫飽都勉強餬口。

一天清晨,張麗照例爲婆婆更換布時,婆婆又不停地數落她:"你這個不孝女兒,連布都換不好!我兒子娶了你真是瞎了狗眼!"

張麗忍氣吞聲,心裡滿是無奈和委屈。婆婆的身體每況愈下,脾氣也變得更加暴躁,張麗被罵已是家常便飯。她試着耐心解釋:"婆婆,您看,我換得很小心翼翼,一點也沒弄髒牀鋪。"

"胡說八道!你是故意弄疼我的!"婆婆怒目而視,張麗只得將話嚥了回去。

午飯後,張麗的好友小李來訪。她們閒聊時,小李說起在上海做住家保姆的高薪工作。張麗不禁心動,她每月只有區區兩三千塊錢的收入,根本無法改善目前的生活窘境。

"你要不要也去試試?上海的家庭僱主們都很體面,工資也高,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過上好日子。"小李勸說道。

張麗動了離家外出的念頭。她望向臥室裡婆婆的身影,嘆了口氣:"可是我走了,誰來照顧婆婆呢?偉哥一個人怎麼應付得了?"

"你就這樣犧牲自己的青春嗎?你也值得擁有自己的人生啊!"小李說,"你先出去工作幾年,攢夠了錢,再僱個人來專門照顧婆婆不就行了?"

張麗沉思片刻,腦海裡浮現出這幾年的艱辛:被婆婆無理指責,被家裡的重擔壓垮,整日疲憊不堪。她暗下決心,要爲自己爭一口氣。

晚上,張麗對丈夫張偉開誠佈公,說明了她要去上海住家做保姆的打算。張偉一聽大驚失色:"你瘋了嗎?婆婆這把年紀了,你就要離開她不管了?"

"我也不想這樣,可是你看看我們現在的處境,靠你一個人的工資,我們根本無法過上好日子。"張麗急切地解釋,"我去上海掙錢,你就能專心照顧婆婆,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張偉面露爲難之色,張麗繼續說服他:"就當成是暫時分開而已,我們還年輕,將來會有更好的出路。你要相信我,也要相信自己。"

張麗沒有直接回答,心裡五味雜陳。她是否做了正確的選擇?是否會後悔今天的決定?但她已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改變現狀,爲自己的人生尋找新的出路。

一方面,她爲即將開啓的新生活而雀躍不已,終於可以擺脫貧困的束縛,過上自己嚮往已久的小康生活。另一方面,她又爲即將與家人分離而感到內疚和不安,生怕出了什麼閃失,自己會後悔萬分。

"算了,就當是一次人生的新徵程吧。"張麗打氣道,試圖驅散內心的忐忑。

列車在上海虹橋站停穩,張麗拿起行李箱,有些迷茫地環顧四周。突然,一箇中年婦女朝她招手示意,她認出那就是自己的新僱主。

"你就是張麗吧?我是王太太,很高興終於見到你了。"王太太熱情地上前擁抱了張麗,後者有些拘謹地迴應着。

王太太領着張麗,上了一輛加長的商務車。車內,王太太開門見山地問道:"張麗,你有照顧老人的經驗嗎?我們家裡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身體每況愈下,需要人時刻照料。"

張麗點點頭:"我有照顧婆婆的經歷,應該沒什麼問題。"

"那就太好了!"王太太顯得很是放心,"我們家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盡心盡力,就沒問題。你的工資每月8000元,包吃包住。"

張麗聞言,眼睛爲之一亮。在家鄉,這已是一筆可觀的數目了。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的家了,以後你就住在二樓的傭人房裡。"王太太說着,將張麗領進了別墅。

一進門,張麗就看到客廳裡躺着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身旁還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姑娘在侍奉。張麗不禁想起了家中的婆婆,眼眶一熱,暗自告誡自己一定要盡心盡力。

接下來的幾天,張麗漸漸熟悉了在王家的新工作。她每天一大早就起牀,協助老太太洗漱、換布,準備三餐營養豐富的飯菜,定時爲老人服藥等等。雖然工作量很大,但張麗從未喊過一聲累。

有一天,老太太突然對張麗說:"麗麗啊,你人真不錯,比那個不懂事的小丫頭強多了。"她說着,瞪了一眼那個年輕傭人。

張麗被老太太的誇獎哄得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謙遜地說:"老太太您過獎了,我只是盡我該盡的本分而已。"

時光飛逝,轉眼間張麗已在王家工作半年有餘。這段日子裡,她除了勤勉盡責外,也存了不少錢。每個月,她都會將大部分工資匯回老家,只留下一小部分自己使用。

"麗麗,快回來吧!婆婆半夜裡突然跌倒了,我一個人實在太吃力,怕出什麼岔子。"

張麗一怔,旋即心疼地說:"偉哥,你先彆着急,婆婆現在怎麼樣了?有沒有大礙?"

"暫時沒事,但她現在腿腳不太利索,我得時刻拉扶着她,生怕她再摔一跤。你快回來吧,我一個人真的應付不來了!"張偉的聲音裡充滿了絕望。

張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她當然想立刻返回老家,但如果這樣做,就等於白白辜負了這半年來的付出。她開口問道:"那我先請個月子工過來照顧婆婆,怎麼樣?等我存夠錢了,就請一個專業的護工過來。"

"那怎麼行?你說的輕鬆,可婆婆根本不會聽外人的話!還是你快回來吧,我們日子再緊巴點也無所謂了。"張偉的語氣裡帶着幾分懇求。

就在此時,王太太適時地推門而入,見張麗一臉愁容,不由得問道:"怎麼了麗麗?是不是家裡出了什麼事?"

說着,王太太拿起手機,很快就安排了一名專業的護理人員前往張麗的老家。她還貼心地準備了一些滋補品,囑咐張麗帶回去給婆婆服用。

"太感謝您了王太太!我這就給偉哥打電話,讓他放心。"張麗熱淚盈眶,深深地鞠了一躬。

很快,一切就安排妥當。張偉在電話裡向張麗保證,他會好生照顧婆婆,讓張麗在上海安心工作。張麗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賺錢,好爲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正當張麗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時,老太太卻出人意料地拉住了她的手,用那雙渾濁的眼睛凝視着她,緩緩地說:"麗麗啊,你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支持你留在這裡工作。你別自責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家人好,沒有錯的。"

老太太的一番話,彷彿給了張麗莫大的鼓舞。她意識到,自己並沒有錯,只是在爲了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有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她將來定能 兼顧事業與家庭,過上理想的生活。

老太太的那番話化解了張麗內心的矛盾,她重新煥發了鬥志和幹勁。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讓家人過上無憂無慮的好日子。

就這樣,張麗繼續勤勤懇懇地工作着。每個月,她都會將大部分工資匯回老家,讓丈夫張偉全身心地照顧婆婆。偶爾週末,張麗也會特意給家裡打個電話,瞭解婆婆的近況。

一個月後,張偉高興地告訴張麗,婆婆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這都多虧了那位護理員的專業照料,再加上張偉的悉心照顧。聽到這個消息,張麗如釋重負,終於可以安心在上海工作了。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兩年多過去了。這段日子裡,張麗除了勤懇工作之外,也沒有荒廢自己的生活。她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自學了一些營養保健知識,還考了個小時上網的執照。

有一天,張麗的老友小李突然來到上海,專程探望張麗。兩人重逢,喜不自勝,話匣子一開根本合不攏。

"聽說你在上海挺過得去的?家裡的老人也漸漸好轉了?"小李關切地問道。

張麗笑着點點頭:"是啊,多虧了王太太的幫助,現在家裡的情況已經好多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小李由衷地感慨,"你當初下定決心出來工作,現在看來是走對了路啊。"

張麗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說實話,當初我是一門心思想着賺錢,根本沒考慮過家庭會遭到冷落。所以當偉哥打來焦急的電話時,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矛盾中。"

"後來我漸漸意識到,事業和家庭並不矛盾,只要我們懂得平衡和權衡,就一定能兩全其美。"張麗的眼神堅定有力,"我決心以後要三份工作:在王家盡心盡力,同時也要好好賺錢養家;週末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時刻關注他們的近況;再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爲將來更好的發展做準備。"

小李被張麗的話深深打動了,她說:"你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我真佩服你能夠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如此遠大的人生理想。"

張麗笑着搖了搖頭:"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兒而已,只不過比別人更早認清了自己的方向罷了。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大家都要一起努力奮鬥啊。"

就這樣,張麗在上海紮下了根。她工作勤懇、學習刻苦,贏得了王家人的一致好評。老太太更是將她當成了親孫女一般疼愛,常常拉着她閒聊家常,講一些有趣的往事軼聞。

張麗也開始着手籌備自己的小本生意。憑藉這些年來攢下的一些積蓄,她在附近租下了一間小店面,準備開一家營養保健品店。她計劃將來把婆婆和丈夫也接來上海,一家人在這裡安居樂業。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張麗已在上海奮鬥了五年有餘。這一路走來,她吃盡了辛酸,但最終還是憑藉自己的勤懇和毅力,爲家人換來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那天,張偉和婆婆乘坐動車抵達上海,一家人在車站裡擁抱相見,場面十分溫馨。婆婆瘦小的身軀在張麗的懷抱裡輕輕顫抖着,她的眼角噙滿了喜悅的淚水。

"麗麗啊,你可算是爲婆婆長臉了!以後咱們就在上海安心生活吧,你也不用再那麼辛苦了。"婆婆開心地說。

張麗摸了摸婆婆的頭,深深地凝視着她,說:"婆婆,我才應該謝謝您呢!正是您的磨難,讓我意識到了什麼是最珍貴的東西。我發誓,以後一定會更加用心去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