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易購,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來源:斑馬消費(ID:banmaxiaofei)作者:徐霽

多方搶救,緊急輸血,長期靜養,自我康復,蘇寧易購終於可以從ICU轉入普通病房了。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看到了一絲扭虧爲盈的曙光,但這是非經常性損益助攻的結果,公司主營業務,仍沒有全面復甦。

更重要的是,公司緊繃的財務壓力,流動性警報沒有完全解除。

01

盈利的曙光

ST易購(002024.SZ)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公司20多萬投資者,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

今年1-6月,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5000萬元-盈利4500萬元。在這個區間內,無論最終經審計結果如何,比上年同期的虧損19.30億元,都有大幅好轉。

其實,今年年初,公司的經營形勢仍不太明朗。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5.80億元,同比下滑20.68%;歸母淨利潤虧損近億元,沒有明顯改善。

二季度伊始,公司持續聚焦降本增效,提高管理和經營效率,帶來了人效和坪效的環比改善。當期,抓住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機遇,依託自身門店網絡優勢,一方面深入新老小區,貼近用戶需求精準獲客;另一方面,藉助直播和即時配送等本地生活平臺,拓展門店獲客渠道。

與此同時,公司適度加快了核心商圈門店的拓展和升級,提升購物體驗和單店規模,銷售情況環比得到提升。

數據顯示,Q2公司內地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可比門店銷售收入環比增長約20.1%。

經過上述調整,帶來二季度扭虧爲盈,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0.47億元至1.42億元。

雖然,只是單季度預盈,但對蘇寧易購這家持續大出血的公司來說,已算是一個好苗頭。2020年以來,公司已連續4年歸母淨利潤鉅虧,合計虧損超過678億元。

不過,需指出的是,ST易購業績明顯好轉,並不意味着公司主營業務的全面回暖。上半年,處置子公司、債務重組等,約帶來5-6億元影響。因此,公司當期扣非淨利潤預計仍將虧損5-6億元。

事實上,主營業務不盈利的日子,蘇寧易購已過了長達十年。2014年以來,公司已連續十年扣非淨利潤虧損,合計虧損超857億元。

公司得以一直在資本市場待着,靠的是高超的資本騰挪術和對規則的極限運用。2015年,蘇寧易購與阿里巴巴結盟換股,是張近東爲數不多的英明決策。後來的數年間,阿里巴巴的股票多次救了蘇寧易購的命。

02

還不能鬆氣

長期血流不止,蘇寧易購終於在2021年出現流動性危機。

當時,因無法按期支付供應商貨款,蘇寧易購的各個渠道商品大量短缺,甚至到了無貨可賣的地步。“無貨寧”由此得名。

重壓之下,作爲創始人、掌門人的張近東,已無法以一己之力承擔。公司總部所在江蘇省,伸出了援手。

2021年7月,江蘇國資牽頭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以5.59元/股、總對價88.25億元,收購了張近東等股東,持有的蘇寧易購16.96%股權,張近東喪失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隨即,張近東辭去董事長等所有職務,僅掛名名譽董事長,繼續爲公司出謀獻策。

蘇寧易購第一大股東阿里巴巴,派出老將黃明端接任。黃長期執掌高鑫零售,具有豐富的連鎖零售行業經驗。

黃明端剛一上任,就對蘇寧易購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對嚴重虧損的紅孩子母嬰、家樂福超市、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等果斷關閉,合計關店超過600家。2019年,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其門店數還有200多家,到2023年末,就已僅剩下4家。

關店的同時,公司在自己優勢的家電、3C等領域加速開新店。

2023年4月,蘇寧易購董事會換屆,時年68歲的黃明端卸任,將重振蘇寧的重任,交給了更年輕的“蘇寧人”。

1977年出生的任峻,當選爲新一任董事長併兼任總裁。他是老蘇寧人,22歲就加入公司,曾是蘇寧最年輕的副總裁,擔任過董秘、董事等要職,對公司的情況再熟悉不過。

在任峻的帶領下,2023年度,蘇寧易購歸母淨利潤虧損40.9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62.2億元,已大幅收窄。

這是戰略收縮、迴歸主業的結果。

扣除關閉家樂福大型商超業務影響,公司該年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增加22.39億元。與此同時,公司聚焦專供商品價值鏈建設,提升了盈利能力。毛利率自2022年的18.85%(剔除採購成本提高後的綜合毛利率)提高至20.62%。

但從財務層面,蘇寧易購遠沒有到可以鬆氣的時候。

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仍高達91.70%,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達408億元,而同期貨幣資金僅有138.1億元,面臨極大的短期還款壓力。

於2023年12月31日,已觸發違約及提前還款事項涉及的銀行借款本金及利息爲191.38億元;於今年3月31日,逾期未支付的應付款項達327.89億元。

今年以來,ST易購股價持續走低,於6月25日觸及1.12元/股的歷史低點。當天,公司召開董事會,緊急出臺回購計劃。擬於未來3個月內,出資8000萬-1億元,以不超過2.04 元/股,回購公司股份。

在此之前幾天,公司31名董事、高管以及業務骨幹,已拿出了增持計劃。雖然,500萬元的增持總金額,只能灑灑水,可多少也算是一個積極的態度吧。